張言 水頭一小
2015年04月30日 09:25:31
來源:平陽新聞網(wǎng)
小記者名片:張言 水頭一小 五年(5)班
我是張言,在班級里擔任班長。我的個人格言是生命之路在于兩條:一是選擇,二是堅持。我喜歡圍棋、足球,以及閱讀。喜歡書籍的墨香,愛著那字里行間的感動。我最愛沈石溪、曹文軒、余秋雨的作品。
爸爸眼中的他:張言是一個有著自我主見的孩子,周末的補習或許對其他孩子來說是一種負擔,但對他而言,則是興趣化為實際。他熱衷于看書,喜歡增長知識的活動。每次參加小記者活動,都讓他流連忘返,期待下一次的到來。
塵封的老家
擁有百年歷史的老街,被漠視了,空氣中似沉淀著冷清的味道,往日的輝煌已不復存在。街道兩旁的房子大多已重新建過或翻修而過,用漂亮的外表掩蓋住往事的陳舊與記憶。然后,即使一小部分幸存下來的木房子,也已顯得破舊不堪。街上的老店大多關門,保持沉默,散發(fā)出一股蒼老荒涼之意。路上的行人寥寥無幾,昔日熱鬧繁華的大街,如今竟變得這般蕭條。
走進幽深而狹窄的小巷,走過張家巷巷口,狹窄化為廣曠,中間的一大片空地呈現(xiàn)眼前,一股熱血涌上心頭,這里有著老家的味道!圍墻下,大片斑駁的痕跡,仿佛訴說著往日的輝煌。在這依然保持初樣的房子,僅剩一間,那唯一留下記憶的“張源隆”老房子,那就是我家的老祖屋了。這里曾經(jīng)是一家茶葉貨棧,是由我的太太公張繼平所建。茶葉主要銷往杭州、上海、福建等地。門的上方,孔武有力、氣霸山河的“張源隆”三個字隱隱透露出往日生意的興隆及旺盛。在門的兩旁,那刻上去的對聯(lián)已模模糊糊,但也隱約能見“朝南爽氣接西山,遠山當戶翠為屏”的字跡,橫聯(lián)是“紫氣東來”。走進這間老屋,里面的家具都已有百年歷史,至今未調(diào)換過,上面覆著一層厚厚的塵土,塵封了過去所有的輝煌。在這些家具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就是四扇門,上面的花紋駁雜仍清晰可見。將一層層塵土抹去,露出那精致的外表,一條條細密優(yōu)雅的花紋,正向我們默默講述著過去的故事……
在這,我一遍又一遍品讀歷史的濃厚感。在這,不經(jīng)讓我浮想過去。那時又是怎樣的光景,這里曾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出多少快樂?是否都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笑聲。是否充斥著熱鬧的景象,不像現(xiàn)今人與人之間的冷漠。
指導師黃益相點評:一條老街,一座老屋,走過百年的歲月,走進作者的視野。這里承載著祖輩們多少美好的回憶,也凝聚著小作者童年的故事。推開銹跡斑斑的門,歷史就顯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小作者不僅會觀察,更會想象。文章以記敘為主,但也間雜著一些議論和抒情文字,起到理性深化和畫龍點睛的作用。對于小學生來講,文辭可為老道,且具有一些文學色彩,實在難得。
版權(quán)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quán)均屬平陽新聞網(wǎng)或相關權(quán)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quán)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