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3120190031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縣廣播電視臺)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 © 2018 www.cfj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水頭,地處浙南閩北,古東甌之地,是我縣三大經濟圈之一,更是北港地區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物資集散地。水頭四面屏山,又有順溪、鳳溪、懷溪三川交匯于此,可謂是攬山水之勝,擁魚米之饒。三川在此交匯,滋潤了這片土地,為這個相對閉塞的小鎮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也正為著這三川交匯,水頭一小的文學社取名為三川文學社。
水頭一小三川文學社成立于2009年。關于文學社的成立,創辦人黃益相老師坦言:這完全屬于“無心插柳柳成蔭”。2009年,黃老師組織了班上幾個熱愛寫作的學生,成立了一個小小的“文學同好會”,并策劃編排了班級刊物,為這群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發表作品的平臺。班級刊物推出后,不僅深受班上學生和家長的喜愛,更是得到了校長和其他老師的認可與贊譽。在校長的支持下,黃老師以自己班級的小小“同好會”為基礎,將全校熱愛寫作的學生組織起來,成立了三川文學社,而那本曾經小小的班級刊物,也搖身一變,變成文學社的社刊《攀高》。除了黃老師,三川文學社目前還有鄭海、白文冠、盧愛容、溫從快、施國斌、曾小玲、雷昌興、朱虹、林瀚、黃親密等9名輔導老師,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成員26名,社刊《攀高》也已出了9期,第10期正在籌備中,計劃一個月后出版。
說到熱愛寫作的學生,也許大多數人的腦海中浮現出的是一個戴著眼鏡,只會捧著書本死讀,兩耳不聞窗外事、只會寫些標準文的呆板的書呆子形象。但三川文學社的這些孩子可是大大地與眾不同:別的孩子和書本“死磕”,他們也手不釋卷;別的孩子佳作不斷,他們也下筆如有神;別的孩子在作文比賽上得獎,他們也一樣頻頻有所斬獲……他們做到了和別的孩子一樣優秀,卻比那些拘于室內的孩子更多了一份活潑。他們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與社會接觸,與大自然融合。在他們眼中,山川湖泊皆是美景,一草一木、花鳥魚蟲皆是美物,天空是遼闊的,大地是寬廣的,世界在他們筆下顯得靈活美妙,而不是那些“范文”里那陳腔濫調、規規矩矩的美。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輔導老師的帶領下,三川文學社的孩子們不僅是校內外各作文比賽的常客,還到鳳臥鎮進行了實地采風。除了清新淳樸的鄉間風光,孩子們還參觀了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紅軍挺進師紀念碑等紅色遺址。革命先烈們為中華之崛起的壯志情懷,憂國憂民的滿腔熱血,為國捐軀的崇高覺悟,可不是課本上那些干巴巴的文字所能簡單概括的。它們通過這次采風活動,鮮活、深刻地印刻在每一個孩子的腦海中,留在孩子們的作品中。
采訪中,黃老師還向記者展示了三川文學社的社刊《攀高》。蜿蜒向上的階梯,隱喻著“攀高”這一主題,干練的綠色色調,《攀高》看起來清新而又簡潔。翻開細看,學生們的作品文字流暢,生動優美,有些文章還配上了插畫。不同于其他學校的文學社社刊,三川文學社的學生可以直接參與到社刊的編排中。“這社刊可是我們文學社的成員參與編寫和排版的!”黃老師向記者介紹,語氣里帶了一絲驕傲,“這些插畫,大部分都是學生們自己找來,自己排版的。每到出刊的時候,學生們就會找來大量的插畫,相互比劃著到底配哪篇文章好,怎樣排版更好看。現在他們都快抵得上半個編輯了。”黃老師還透露,《攀高》的封面也是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設計的。他們還設計了“配套”的信封,用來給學生發放稿費。不僅能看到自己的文字發表,還能親自參與到版面設計中,這可是其他學校文學社成員無法輕易享受到的“福利”。翻著手中精美的《攀高》,記者簡直是對這幫孩子刮目相看了。
不僅如此,文學社的大部分孩子還是浙江在線、《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水頭一小小記者站的小記者。參觀消防局、記者節采訪“大記者”、水頭學區運動會……一次次小記者活動都能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他們活潑大膽,且“經驗豐富”,給許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許他們的眼界還不夠廣,也許他們的文字還稚嫩生澀,但他們卻在用自己的全身心,去體驗世界,感受生活,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用心描繪。未來還很遙遠,三川文學社的孩子們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愿他們繼續保持這份認真與真誠,記錄身邊的一切美好。(圖為社刊《攀高》和文學社活動掠影)
校長施正高寄語
水頭一小三川文學社成立于2009年,社團取意鳳溪、順溪、懷溪三河齊聚徑川(水頭古名)。文學社秉承“營造閱讀氛圍,倡導用心感悟,引發人生之思,體悟文學之美”的辦社宗旨,匯聚校內各年級的文學愛好者,開展各項社團活動,迄今已出版刊物《攀高》九期,成為我校對外宣傳的一大窗口。
三川文學社像一片剛剛出水的綠色荷葉,稚嫩地舉起她青春的宣言。她年輕,有的是希望;她清純,有的是夢想。我們相信,她會在我校二千多名師生的精心呵護下,在一批批文學愛好者的辛勤澆灌下,嶄露頭角,飄溢清香,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在這里,我們用自己誠摯的心,熾熱的筆,勇于觸摸生活,留心感悟生活,一路采擷花季的哀樂,學業的甘苦,生活的亮點……
讓我們攜手,在流光的交疊里,留下年少的足跡;讓我們并肩,在希望的田野上,種下不朽的神奇;讓我們一起,用我們的執著和堅持,換取生命中最美的一段回憶……
(平陽新聞網記者鄭蕾)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