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3120190031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縣廣播電視臺)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 © 2018 www.cfj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鶴形象高雅、圣潔,在中華文化中,不僅是吉祥和希望的象征,更是君子比德之物。它意蘊著人格潔凈、志向高遠、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這些都是律己修身之根本。平陽縣中心小學以鶴文化為校園文化的中心,向學生傳達一種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氣質。《小鶴》校報就是在這樣濃厚的鶴文化的氛圍中誕生的。它凝聚了縣小師生的精神和情感。
創辦于20世紀80年代的平陽縣中心小學“小鶴”文學社團一直有著優良的文學創作傳統,學校文學報《小鶴報》是收集學生優秀文字作品、書畫作品,于學期末出刊的一學期一期的校報。據了解,最初的校報是毛邊的,和大家日常見到的報紙是一樣的。一張報紙,四個版面,密密麻麻,全是字。報紙出來后,師生人手一張,老師讀老師的,學生讀學生,老師也讀學生的,學生也讀老師的,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閱讀欣賞之中。那時,凡是在校刊上發表作品的學生,還可以拿到5元錢的稿費。寫文章不僅有精神上的鼓勵,還可以得到實實在在的零花錢,對學生來說,無疑大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寫作熱情。一時間,稿件源源而來。為了讓學生的作品更有質量,提升一個臺階,也為了不減學生的熱情,能給他們進行習作上的指導,給學生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平臺,小鶴文學社由此誕生了。
為了很好地開展文學社的社團活動,在校政教處領導的幫助下,社長在每個年級段邀請了一位在這方面有特長且熱心于此的老師加盟其中。社團活動分年級段開展,一二年級一起活動,三四年級一起活動,五六年級一起活動。一二年級以分享繪本為主,三、四、五、六年級是大雜燴,內容由負責該級段的指導老師自定活動內容,有美文欣賞,有觀看電影,有戶外活動,也有課堂習作延伸……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深受學生的喜歡。
“學校每學期會出一期校報,但從開學時我就留意校報的征稿了。為了能夠入報,我在生活中努力做到多記多寫,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文。到了期末,校報開始征稿時,我從積累了半個多學期的稿件中挑出自己感覺寫得最好的幾篇投給了校編輯部,那時雖不知能否上報,但仍然很有成就感。上個學期,我的一篇作文《媽媽的愛》就成功發表在《小鶴》上。當時我興奮極了,放學后捧著報紙一路跑回家告訴媽媽。”該校六年(4)班的學生胡鴻偉說起作文入報的事情仍激動不已。說起登報的對自己的影響,來自六年(6)班的蘇林祺同學深有體會:“校報不僅是我們同學之間交流寫作的平臺,還是藝術作品薈萃的大舞臺。我從小熱愛繪畫,通過校報這個大舞臺,可以與好多繪畫愛好者相互交流與學習。”
為了提高師生的文學修養,學校還邀請了臺灣的散文大師林清玄先生來校談談自己寫作的那些事。文學社的全體師生都參與其中,還邀請了文學社里的學生家長來參加這樣的文化盛宴。林清玄先生樸實、親切、隨和且不乏幽默,給全體師生和家長帶來了一次心靈上的洗禮。由于社團活動豐富開展,學生稿件多了,質量上也有了保障。然而,隨著學生習作與書畫水平的日漸提高下,校內也有一批愛好文學創作的老師,小小的四開的校報已滿足不了孩子們的閱讀欲望和師生寫作的展示需求。在此情形之下,“小鶴”編輯部的老師們深思熟慮,于2007年冬,創刊《小鶴》增刊——《綴葉集》。取名“綴葉”是我們擁有的一個美好愿景——“拾葉悅成集,綴文熠生輝”。
在這里,大量的學生作品被發表,每次每班都有三五篇,無不激發著學生創作的熱情。由于這樣的良性循環,幾年下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水平穩步提高。在這些小作者中,有些作品在省級刊物《作文新天地》《小學生時代》等刊物上發表,還有些在《新平陽》上發表。
隨著文學社活動的積極展開,縣小師生們堅信,該校文學社將成為大家共同的精神樂園,記錄下校園內的多彩生活,承載師生的夢想和激情,見證大家的辛勤耕耘。立鶴為志,綴文成集。
校長林甲建寄 語
平陽縣小“小鶴”文學社團一直有著優良的文學創作傳統,擁有校報《小鶴報》和校刊《綴葉集》。《綴葉集》面向廣大師生,視角豐富,版面形式活潑生動,廣納校史文化、教科研、學習、生活、實踐點滴感受等主題內容,大量發表學生優秀習作,每學期刊出一期。取名“綴葉”,有著“拾葉悅成集,綴文熠生輝”的美好寓意。《綴葉集》為孩子們的寫作打開了一扇窗,不少小作者的作品還被推薦到《作文新天地》《小學生時代》《新平陽》等報刊雜志上發表。
多年來,平陽縣小秉承百年歷史文脈,從深厚的文化底蘊中汲取營養,堅持辦好文學社團,出好校報校刊。校報校刊雖是“星星之火”,卻用文字留住了孩子們的美好時光,見證學校的發展。它激勵著師生們的寫作熱情與樂趣,進一步培養了孩子們關注社會參與生活實踐的意識,也在精神文化層面引領并伴隨著縣小萬千學子健康快樂成長。
(平陽新聞網記者 殷大衛 文字編輯 俞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