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3120190031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縣廣播電視臺)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 © 2018 www.cfj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縣的歷史文化底蘊很深厚,有著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引導著青少年向上向善,我們平陽青年在優秀文化的傳承上應該怎么做,才能彰顯我們平陽青年的新形象呢?
在5月8日團代會開幕式之前,我懷揣著這個問題才釆訪了海西鎮團委書記張勇叔叔。
張叔叔告訴我說,他是一位新平陽人,來到平陽工作大概5年了,在這5年的工作里,他感受到了平陽的開放、包容和平陽人的熱情、好客,同時還有平陽源遠流長的文化歷史,像平陽的木偶戲、鳴山村的民俗文化節、鰲江大龍以及海西鎮的仙口古村落。張勇叔叔覺得傳統文化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種美德和幸福舒心的感受,但是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我們現在傳統文化的保護還有很大的不足。
他認為新時代平陽青年要在保護傳統文化上做好三個方面:第一要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不能崇洋媚外;第二是青年要加強主動學習,現在我們有很多學習渠道,比如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學習一些古詩詞,在書本里可以體會孔孟思想,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感受一些傳統文化的代表,要培養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歡;第三是我們要認真去實踐,可以去多參加一些社會及單位組織的相關活動。
通過這次采訪,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縣傳統文化底蘊之深厚,也非常認同張勇叔叔的話,我們青少年一代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昆陽一小五年(2)班 董文韜 編輯 朱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