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平陽網  ->  頻道中心  ->  快訊 -> 列表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甜蜜”的甘蔗路

2020年11月03日 09:50:00 來源:平陽縣傳媒中心

  本網記者 陳云散 文/攝 編輯 宋淑瑩

  金秋時節,麻步鎮陶貢村彌漫著甜蜜的紅糖香。這個村,有三分之一村民以種植甘蔗為生。每到此時,300來畝農田里的甘蔗,一一被運到紅糖廠,香味就是從這傳出。

  正在忙著制作紅糖的李丕達,今年46歲,是土生土長的陶貢村人。種植甘蔗近10年、原本話不多的他,談起甘蔗田里的致富密碼時,打開了話匣子。

  

  第一次制作紅糖 吸引了幾百人觀看

  “看,這幾片甘蔗地,都是我承包給村里農戶打理的。”記者跟隨李丕達來到距離他家不遠處的甘蔗地,每走過幾畝地,就能看到田里節節高的甘蔗,綠葉茂盛,長勢喜人。“我們村里種的都是專門制作紅糖的甘蔗,皮較硬,甘蔗身較細,甜度在20%~22%,比其他品種的甘蔗甜得多。”與李丕達聊到為何要種甘蔗的話題時,他給出了“想找到兒時的香味”的答案。

  

  

  10多年前,李丕達和妻子二人在義烏做點小生意,一次偶然的機會,李丕達看到義烏紅糖的制作過程,瞬間,兒時村里家家戶戶種甘蔗、飄糖香的回憶全部涌入了腦海。2011年,李丕達帶著一份回憶和一絲欣喜回到了老家陶貢村,回來后才知道,此時的村里已經沒有多少人種植甘蔗了,也幾乎看不到兒時記憶中的紅糖廠。“紅糖是我小時候的回憶,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就算沒人做了,我還是要去試一試。”李丕達的臉上顯出了堅定的神情。

  種植甘蔗這件事,對原是農民家庭出身的李丕達而言,并沒有太大的難度,但制作紅糖的記憶已有些淡忘,于是,他向村里的老師傅拜師取經,慢慢摸索,手藝嫻熟后便開始拉著全家人投入了甘蔗種植和紅糖制作。

  甘蔗與其他水果一樣,一年一結果。每年正月過后,甘蔗苗就要播種下去,在生長期使用肥料加以灌溉,經過除草、除蟲害等日常護理,到了農歷十月底左右就能成熟了。“我們一年四季都很忙,夏季是最忙、最累的時候,因為天氣很熱,而且蟲害比較多。在砍收的時候,蔗衣的邊緣十分鋒利,每次都要包裹嚴實才行。”李丕達說,雖然忙且累,但一點不覺得辛苦。

  種植的第一年,李丕達熬制的紅糖賣出的收益都是來自附近村民。他還記得第一次制作紅糖時,就在自家后門,幾百位村民圍在邊上觀看,不管男女老少都盯著他,就像看馬戲團的表演似的。那次熬出的紅糖被村民一搶而光,他們品嘗后紛紛反饋,這就是他們兒時記憶中的味道。

  熬制的紅糖有了收益,積累下了好口碑。“現在的人講究養生,紅糖也是好東西,而且有那多人需要,我就想,這條路可以繼續走下去。”李丕達說。

  

  2萬多公斤紅糖被“放鴿子” 開始轉變銷售模式

  雖然有了一個好的開端,但現實給了他們一記重拳。

  頭三年,李丕達的甘蔗地慢慢發展到十余畝,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勢等因素,每到臺風季節,他的甘蔗地都會受到不小的損失。“這幾年,將甘蔗轉移山上后,反而不刮臺風了。”李丕達打趣說,那年臺風過去,他跑到田里看著風雨摧殘后的甘蔗,搖了搖頭,滿臉失落。附近村民見此情形說:“這人不會種,要虧本了……”雖然,甘蔗地的損失讓李丕達憂愁,但他沒有就此放棄,秉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將困難逐步攻克。

  

  

  2014年,李丕達成立了自己的糖業合作社,將紅糖制作的重心就轉移到了銷售上。于是,他開始四處學習,學習如何經營合作社、拓寬銷售途徑,讓更多農戶加入他的合作社,一起將陶貢村的紅糖產業發展起來。

  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李丕達的甘蔗地和其他農戶的甘蔗地,加起來有兩三百畝。他算了一筆賬:一畝甘蔗地產量最少有5000公斤的甘蔗,能熬制出450多公斤紅糖,100畝甘蔗地就能有45000公斤紅糖。看著估算出來的龐大數字,李丕達開始犯嘀咕。“當年沒有想過做農業有這么大風險,成本也很大,現在想想還挺大膽的。一開始,小規模種的時候,看不出差距,大規模種植后,就發現銷售有些難度了。”讓他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年做出的2萬多公斤紅糖被“放鴿子”的事。

  有了頭三年積累的一些口碑,李丕達的紅糖吸引了一位外商人的目光。那位外商人經營的是養生食品相關行業,需要大量的紅糖,他前往李丕達的紅糖廠和甘蔗地實地勘察后,定下3萬多公斤的紅糖,并有意向長期合作。那時,商人們的交易方式多是預付定金,外商人付了定金,李丕達制作出的3萬多公斤紅糖只供給他這一個客戶。

  然而好景不長,那位外商人經營的生意面臨倒閉,李丕達的紅糖他也無法全額買走,最終只拿走了1萬多公斤。巨大的損失對李丕達而言,簡直就是晴天霹靂。無奈之下,他只好將剩下的2萬多公斤紅糖以低價每公斤8元賣給當地養豬的屠戶,紅糖變成了喂養豬仔的營養品。即使這樣,2萬多公斤紅糖也還是陸續賣了兩三年,最后實在沒辦法,送的送,扔的扔,這批紅糖就這樣“賣”光了。

  “從這之后,我就不再走訂單形式了。我想著,我們家就在馬路邊,來往車輛又多,為什么不直接在家里賣呢。”就這樣,李丕達拉著妻子開始規劃起了門店銷售的路子。

  

  日子越過越甜 合作社隊伍越發壯大

  兩年前,李丕達的“陶貢紅糖”通過了省級名特優農產品的稱號。現在,他的“陶貢紅糖”商標也已經通過審核,等商標下來,就計劃進入超市。同時,還衍生出了紅糖花生酥、紅糖麻花等產品。

  李丕達的家就在陶貢村路口正對面,門前放著兩個可推車棚,每年等紅糖制作好了,就擺在車棚里賣。一個放在店門口,另一個就推到下一個村口賣,這樣來往顧客看到時就能捎上幾份紅糖帶回家。

  

  

  從陶貢村路口進去,繞過幾個彎就到了李丕達的紅糖廠。紅糖廠內擺著10口鐵鍋,采用柴火燒制,從清凈、熬制到成型,李丕達的紅糖熬制過程保留了最傳統的制糖工藝。他介紹,紅糖廠里共有10位制糖師傅,到了甘蔗采收季,將砍好的甘蔗洗凈,推入榨汁機,經過濾后倒進最大的鍋里,持續攪拌讓甘蔗汁反復蒸煮翻動,然后一口鍋一口鍋地舀過來。隨著水分慢慢蒸發,糖分濃度逐漸增高,等到了最后一口鍋,就能看到金黃色的糖漿了,一天下來能制作出650多公斤紅糖。“熬制的步驟比較簡單,但沒有固定的標準,濃度、溫度等關鍵因素全靠經驗來把控。”

  既要種甘蔗又要做紅糖,還要找銷路,這讓李丕達忙得不可開交。近兩年,他開始與村里的農戶合作,將自己的地分幾畝給農戶種植,自己幫忙指導、監督,等甘蔗成熟后,幫忙代加工制作紅糖。一來二去,他的合作社隊伍逐漸壯大,農戶們有了新收益,村里的其他種植戶也就都加入了他的合作社,許多同行也慕名前來學習取經。

  10多年過去了,李丕達搬出了原來住的磚混結構兩層小樓,用甘蔗紅糖賺的錢,蓋起了5層新房,家具齊全。前兩天,全家人還在家中為20歲的孩子慶祝生日,氣球貼滿墻壁,溫馨又甜蜜。“種甘蔗是個辛苦活,雖然很累,但看到現在日子越來越好,也覺得值了。”李丕達笑著說。

  陶貢村里的甘蔗,讓村民們生活節節高、節節甜。

網絡編輯:周昌均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甜蜜”的甘蔗路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2021| 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最新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国产在线午夜卡精品影院|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国内精品免费麻豆网站91麻豆|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6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主播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老熟女露脸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2021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午夜精品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九九视频精品在线|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三级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王友容|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九九九|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入口|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自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合集一区二区三区|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