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3120190031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縣廣播電視臺)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 © 2018 www.cfj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訊(記者 周兆奕 通訊員 林盈盈 編輯 黃佩佩)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2020年,縣科技局以創建高水平創新強縣為目標,以創建省級高新園區為抓手,在加大研發投入、創新主體培育、科創平臺建設、科技人才引育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績。規上工業企業研究開發費10.39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2.69%;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6.1億元,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56.8%;累計擁有有效高新技術企業156家、在庫科技型中小企業724家;生命健康產業產值14.85億元,增速28.4%。
2020年亮點薈萃
成功申報省級高新園區
全面對接溫州國家自創區建設與省市科技創新基地部署,深入開展“主導產業大培育、夯基工程大推進、創新賦能大發展、產城形象大提升”四大行動,編制完成《平陽縣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總體方案》并積極對接省級部門,推進省級高新區創建工作。2021年2月2日浙江省科技廳、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發文,同意平陽創建智能裝備制造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創新主體培育不斷增強
深化科技企業新“雙倍增”行動。引導企業做好科技轉型,構建科技企業“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的梯次培育機制,打造梯度結構合理的創新型企業集群,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65家,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培育數創歷史新高。
加快布局建設企業研發機構。支持科技企業研發機構提質擴面,完善“企業研發機構、企業研發中心、企業研究院、重點企業研究院的梯次培育體系,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6家。
科創平臺建設提質增效
推進省級印包裝備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能級提升。入駐科技創新與產業服務機構20多家,舉辦印包裝備產業與技術高端論壇,成立研發中心,引進2名博士、博士后人才,累計服務項目40個。
提高科創平臺績效水平。平陽工業設計研究院、平陽智能制造研究院等科創平臺累計開展技術服務80多項,合同金額1000多萬元,累計服務收入880多萬元,輻射力進一步增強。智能制造研究院掛牌成立“海外精英人才工作室”,入選溫州市級智能化診斷咨詢服務機構。云創空間獲批省級眾創空間。
推進校地合作。加強與武漢大學、浙江理工大學、蘭州理工大學、溫州大學等高校院所產學研合作,分別與武漢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簽訂意向合作協議。
加強科技人才引育
強化科技人才招引培養。入選市科技創業領軍人才2位,歷年最多;入選市領軍型創業人才項目3個,實現零的突破。國家萬人計劃、省科技創業創新領軍團隊進入答辯階段;市高水創新團隊2支、市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位進入答辯階段。
推進青科會成果落地。青科會簽約平臺3個,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18名,溫州·平陽2020機械機電與智能制造全球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產生6個獲獎項目,其中入選市領軍型人才產業化項目3個。
優化創新創業生態
推出《平陽縣關于加大科技創新助推“兩個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聚焦R&D投入,新增企業研發經費后補助條款,正向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推進科技金融結合。銀行機構提供科技企業擔保貸款500萬元,向高新技術企業貸款4.6億元。
增強科技惠民能力
“平陽霂野茶旅星創天地”獲批創建省星創天地。組織“平陽黃湯公社”申報溫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示范區。充分發揮省市科技特派員的作用,積極與鄉鎮一起實施科技特派員項目,省個人科技特派員項目通過專家中期評估。
2021年奮進目標
“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縣科技局將以創建高水平創新型強縣為目標,堅持問題導向,補短板,強攻堅,力爭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1.53%以上,實現增速20%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5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50家以上、省級企業研發機構4家以上。謀劃創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力爭申報省級重點研發項目3個以上、省市科技特派員項目12項、省級新產品試制計劃項目80個。
加大創新主體培育
深入實施科技企業“雙倍增、雙邁進”行動計劃,建立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信息庫。
支持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加大研發投入,開展產品開發、技術改造、項目研發等創新活動,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加強企業梯隊培育,形成“小升規”-“隱形冠軍”-“單項冠軍”的梯度培育機制,培育行業頭部企業、領軍企業,推動企業股改上市,做大做強產業鏈,形成產業區域發展優勢。
推進創新平臺能級提升
推進省級高新園區創建,搭建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組織架構,建立管理制度,抽調統計、發改、經信等相關部門專業骨干,組成專班,對標省高新園區評價指標體系,抓弱勢指標提升;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夯實高新區創建基礎。
做優省級印包裝備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全力推進綜合體“一網三院兩園區”主體框架體系建設,推進綜合體新基地建設,爭創省級優秀創新服務綜合體。
推進與武漢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協同創新平臺,提升區域整體創新實力。全年達成各類產學研合作、工業設計服務等項目50個以上。 推進區域協同創新
主動融入溫州國家自主創新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培育,精準對接智能裝備制造、新材料、時尚輕工等三大主導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做大生命健康產業,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深化產學研合作,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科技重大專項、科技計劃,實施縣級科技計劃(定向研發)項目5個、科技企業孵化器種子資金項目5個。
推進平陽國際創新中心(上海)的科技飛地建設。
推進溫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平陽示范區建設,以科技特派員項目為抓手,引進先進技術和新品種,發展壯大區域特色農產品。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
加強政策引導,出臺和落實《平陽縣關于加大科技創新助推“兩個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構建高效、有力的創新生態。
深入實施“人才創新工程”,協助縣委組織部做好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引育工作,推進“青科會”成果的落地,協助舉辦好全球青年創業創新大賽、市人才周活動。
深化科技金融服務,搭建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探索建立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推動科技金融服務多元化,助力企業創新創業;推廣應用科技創新券,完善科技創新券管理辦法,支持企業研發創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