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3120190031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縣廣播電視臺)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 © 2018 www.cfj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記者 倪雪均 編輯 黃佩佩
“不能富了口袋、貧了腦袋”,享有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廣大群眾的殷切期盼。近年來,我縣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深入開展省級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有力推動群眾文明素養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傳播文明新風,讓村民們的文化生活全面開花、多姿多彩。
據統計,截至目前,我縣文明村鎮總數位列全市前茅,其中全國文明村創成數全市第一。現已創成全國文明鎮1個、省級文明鎮7個、市級文明鎮5個、縣級文明鎮1個,全國文明村3個、省級文明村12個、市級文明村116個、縣級文明村190個,縣級以上文明村創成率87%以上。
鄉賢共建,助力鄉村振興
蔚藍的天空,涓涓的流水,眼前的畫面令人心曠神怡。走進省級文明村昆陽鎮上林垟村,屋要亮化,路要硬化,天要藍化,山要綠化,水要清化,田要良化,村要美化……這些美好的愿景,像一幅秀美生動的畫軸,正徐徐展開。
近年來,上林垟村積極探索“黨建+鄉賢”模式,先后開展無違建村、美麗鄉村、美麗庭院等創建,完成文化禮堂、金山農耕園等項目建設,建成全縣第一條“三類水”游泳河,成為全市糧食生產第一大村和全縣鄉村振興示范引領村。
此外,上林垟村依托自身文化,開展各類鄉風文明活動。借助文化禮堂,強化對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借助為老服務中心,為孤寡老人、貧困老人送來的關愛;借助金山農耕園,傳承弘揚華夏悠久的農耕文化;創立平陽縣端午節俗非遺基地,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開展最美人物、好人好事評選活動,引導農村群眾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
“我們不斷豐富載體,打造特色服務品牌,讓群眾感受到農村魅力與平陽的農業特色,盡情體驗鄉村農活樂趣。同時,我們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充分發揮鄉賢資源優勢,創新‘鄉賢志愿者+’共建模式,在服務群眾中教育引導群眾,在解決問題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鄙狭謭敶逑嚓P負責人說。
文體結合,滿足群眾精神需求
一座禮堂,締造一個鄉村的記憶。走進省級文明村昆陽鎮步廊村,墻上的各類簡介圖文并茂,將村子的村史村情、鄉風民俗、鄉村風貌等鮮活地呈現在大家面前,讓人穿越時空、流連忘返。
隨著物質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廣大農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因此,步廊村重視文化陣地建設,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來抓。通過“文化走親”“我們的節日”等平臺,多次舉辦文藝匯演活動,深受到村民們普遍歡迎。
為滿足村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步廊村還專門組建了業余文藝隊伍,在工作之余經常組織舉辦各類文體活動,開展體育競賽、傳統文化的文藝演出、健身活動等,并邀請學者為村民開展科技知識、實用技能培訓,開展普法教育、誠信宣傳教育。
此外,該村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設當作一項大事來抓,制訂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步廊村《村規民約》,并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同時,每年度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最美婆媳”“民間道德獎”等評選,深入開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動,以文化禮堂為宣講基地,定期開展道德教育實踐活動。
旅游開發,推進少數民族村發展
徜徉于省級文明村青街鄉九岱村,濃密的山林遠避城市的喧囂,清新純凈的空氣,明亮溫暖的陽光,充滿詩情畫意。每當傳統節假日,村里都會舉辦不同主題的民俗活動,吸引著許多游客前來觀賞游玩。
近年來,九岱村創新“黨建+鄉村旅游+文明鄉風+產業富民+村莊建設”發展模式,全方位推進現代少數民族村發展。“我們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把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到文明村創建全過程,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清新!本裴反逑嚓P負責人介紹。
同時,九岱村把特色村寨建設與畬族文化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與民族旅游經濟開發等結合起來,以文明村創建為平臺,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旅游產業發展項目為載體,廣泛開展創建宣傳教育、加強對村容村貌管理、加強民主建設和綜合治理,為九岱村新時代文明建設打下牢固基礎。
此外,該村全體黨員主動作為,帶頭革除陋習,完善村規民約,并開展“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等推薦評選活動,挖掘并宣傳移風易俗典型故事;開展文明行動倡議宣傳、環境衛生清理志愿服務、尊老愛幼志愿服務,在全村掀起了一股“講文明樹新風”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新風尚。
依法治村,引導群眾遵紀守法
在集村民中心、文化禮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功能于一體的省級文明村懷溪鎮法洪村村民活動中心,村民們設立了法洪講堂、鄉賢館、閱讀室、百姓舞臺、紅色記憶館、健康小屋等場所,每天閑暇時光,這里便成為村民家門口的精神文化勝地。
近年來,法洪村抓依法治村,保持社會穩定。在全村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活動,引導村民自覺做到學法、用法、遵法、守法;大大提高了廣大村民的參政議政能力,使廣大群眾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平等權利。2020年,法洪村創成省級“法治村”、省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
同時,該村推行婚事新辦、倡導喜事小辦、鼓勵喪事簡辦、養成節儉消費習慣等良好美德,打造公益婚慶喜宴中心供村民無償使用。同時,村領導班子成員、黨員以承諾書的方式帶頭遵守規定,做移風易俗的帶頭人。
為糾正農村群眾相互攀比,倡導文明鄉風,弘揚勤儉節約的美德,該村制訂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規民約,并積極探索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大力弘揚鄉賢文化和好人文化,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懷溪好人”“民間道德獎”等評選活動。
垃圾分類,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走進省級文明村南雁鎮笠湖村,只見棟棟相連的農房,依水而建;條條干凈平整的水泥路,圍著村子蜿蜒伸展……處處可以感受到美麗鄉村的氣息。近年來,笠湖村借助美麗休閑鄉村建設及“月亮工程”村的契機,積極建設美麗鄉村,全域發展旅游線路。
“我們以深化美麗鄉村建設為基礎,依托四季花海、垂釣基地、三角梅基地等優勢,發掘新功能新價值,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提升美麗旅游旅居業,使笠湖村環境更優美,生態更和諧!痹摯逑嚓P負責人說。
據了解,從2018年至2020年,該村逐步建立“分類收集、定點投放、回收利用、末端處置”運行體系,并于2018年安裝生活垃圾分類終端,每日為村民處理生活垃圾。
此外,該村統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農業生產廢棄物等垃圾治理,為更有效地促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實現農村垃圾全面長效治理。通過不斷努力,該村從一個督牌掛辦的臟亂差村莊成功越級到省級最美宜居村,走上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綠色發展之路。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