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3120190031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縣廣播電視臺)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 © 2018 www.cfj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訊(通訊員 張春校 編輯 王秀華)8月30日2時36分,謝云老先生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92歲。
謝云,1929年生,平陽(現龍港市)人,原名謝盛培,號裳翁。他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長期在文化出版系統擔任領導職務,是著名編輯、出版家、書法家、詩人,也是線裝書局創辦人。謝云中學時參加革命學生運動,畢業后加入浙南游擊縱隊,曾因右派身份被下放廣西。1991年,中國書協第三屆換屆,他被選為秘書長,并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主持工作)。2000年卸任后,他被聘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獲“全國終身藝術成就獎”稱號。主要著作有《謝云鳥蟲篆書法藝術》《謝云書法作品集》《燈前余墨》《謝云篆書》《墨花禮贊》《筆潮吟》《謝云新詩》等。國家博物館曾兩次收藏其作品,并出書展出。
先文后墨固本創新
謝老人書俱老、詩書畫兼融。當我問及怎么排序時,他笑著告訴我:“自己首先是個詩人,其次是書法,再是畫畫。”
是的,嚴格的幼教、傳統的師承和豪放的性格,決定了謝老是個詩人。他骨子里敢為人先的溫州人基因,使他對新詩尤加推崇。他秉持“先文后墨”的理念,寓思想于創作,固本創新,由此催生了“謝體”的“孩童體”。劉海粟對謝老的書法作品評價道:“奇而不奇,不奇而奇,放逸可觀”。細品謝老晚年的作品,多有飛舞的蝴蝶、弘一的詩、祖國的長城、家鄉的人文,相互交織,豪放不羈,文人味十足,收藏界譽之“新文人畫”也。
弘揚書藝發掘特色
謝老對家鄉的甌越文化底蘊之深厚、人才之輩出,感到特別自豪和欣慰。他深受方介堪等溫州老藝術家影響,并有異曲同工之舉。在發掘、弘揚鳥蟲篆方面,方介堪先生把鳥蟲篆這個古拙的藝術用印章的方式凝縮下來,以小見大。而謝老則運用筆墨的方式,用多變的線條,通過宣紙進行放大,創造出古老藝術的新美感。方介堪先生為宣傳溫州好山好水,把張大千等大師引薦到雁蕩山進行創作,千古流芳。而謝老一上任中書協秘書長,就邀請林斤瀾、汪曾琪等一流作家來楠溪江采風創作,留下了眾多不朽美篇……
八十高齡書法獻禮
14年前,謝老近八十歲。他思念家鄉,懷念母校的美好少年生活,想給母校捐贈作品作為“八十禮”。最終,他將108幅作品無償捐贈給初中母校——平陽中學。他還設立書法獎學金,托我全程辦理。事后,他讓我寫篇消息稿。我絞盡腦汁寫了800字,最后《中國書法報》登出來的稿子卻不到50字。后來才知道,這原來是謝老的意思。他向母校交的“作業”竟如此厚重而簡單。
寵辱不驚淡然處世
《中國書法報》刊登出來的50字不到的消息,引起了國家博物館的關注。沒過幾天,館長親自到謝老家看作品,直呼“都要,都要,有多少收多少”。之后三年間,謝老的作品兩次被國博征集,并出書、展覽,引起不小轟動。國博的第三次“大字專征”,因謝老體力不支,沒有如愿。
我最后一次見謝老應該是在今年初的“榮寶齋謝云作品展”。這幾年,有不少媒體和文化企策公司想對謝老的作品進行包裝策劃,都被婉拒,我親耳聽到、親眼看到的就不少。對此,我曾問過謝老:為什么國博還要第三次征集?為什么作品不進入拍賣?為什么不帶學生?為什么不請人代理?為什么不接受媒體專訪?為什么不把工作間弄大點……面對多個“為什么”,謝老總是淡淡一笑。
回報家鄉應邀題字
一直以來,凡是家鄉求書題字,謝老都十分樂意接受。他以特有的游子之心回報家鄉。他后期的題匾大氣古拙,廣受各地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和藏友的喜愛。溫州三垟濕地、雁蕩山、玉蒼山、鯨山等名勝古跡都有他的題字,蒼南、龍港境內尤多。“會文書院”是他今年4月在很艱難的狀態下寫成的,6平尺大的一幅作品竟成了他的絕筆。
“謝云同志的逝世,是書法界的巨大損失”。這是中書協對謝云先生的評價,足見謝老對書法事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也足見其人品貴重。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