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3120190031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縣廣播電視臺)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 © 2018 www.cfj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記者 荏苒 文/攝 編輯 王秀華
伍兆奎,1956年生于平陽縣昆陽鎮,號擷雅齋主。他從1972年開始從事工藝美術畫蛋,師從林敬鉞,年輕時由尤葆樞、尤文貴、唐唯逸等專業畫師親授畫技,系平陽美術家協會、平陽蛋畫協會、平陽張鵬翼書畫院會員。
上世紀70年代初,伍兆奎初中畢業后,為了謀求生路,考入平陽蛋畫廠。蛋畫不同于紙畫。在凸面的蛋殼上,如何讓畫面自然過渡?從伍兆奎的話語中可以了解,他是在長時間的繪畫中,慢慢調整,自然而然地適應。
那時候的蛋畫廠雖然剛剛起步,請來的任教畫師卻都功底深厚——他們要么是專業美術學院畢業,要么是平陽的知名畫師。蛋畫廠一共招了20多名學生,指導老師就有10來位。幾近一對一的指導,讓伍兆奎受益匪淺。
作為學徒,他在破損的蛋殼上沒練多久,就正式參與蛋畫工作了。而在蛋畫廠工作的20多年時間里,從開始每天完成1到2個蛋畫作品,到后來每天20至30個,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總共完成了多少件作品。
小小的蛋殼容納了花鳥、走獸,甚至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納須彌于芥子,需要的不僅僅只是眼力和巧手,更需要耐心和毅力。白天,他在蛋畫廠工作,晚上,他就聽先生們探討畫技。而晚上9時到凌晨這段時間是他最珍貴的時光,多了一天的沉淀,紙上的花鳥、走獸、山川、河流會流淌而出。他日復一日沉浸在藝術世界里,日復一日地夯實繪畫基礎。不知不覺中,他對畫技的領悟更進一步。
在他畫室的筆架上和筆筒里,放滿了羊毫、狼毫、雞毫、毛刷……他說,在繪畫的過程中會用到不同的筆,勾勒動物的毛一般用狼毫,花卉等色彩暈染用羊毫,而毛刷則可以用來制造天空、山脈等大背景的層次。
伍兆奎有很多老師,例如尤葆樞、尤文貴等。他們癡迷繪畫,經常互相探討畫技,談論名人軼事,組織寫生活動。良好的藝術氛圍讓他耳濡目染。他說他沾了老師的光,那些戶外活動讓他能有幸與鹿、牛、羊、雞等動物“親密接觸”,了解動物的一舉一動。不同動物的體形都不一樣,神態更是變化多端。要畫好它們,繪畫者必須細心觀察,了解動物的結構、動態,在心里一次次勾勒、造型,在紙上一次次練習。在伍兆奎的作品中,鳥獸類繪畫作品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他筆下的鳥獸或低頭進食,或抬頭遠望,或靜臥休憩……小寫意的畫法,工整中有灑脫,粗放中又有細致,鳥獸的意態神韻躍然紙上。
蛋畫廠停止經營后的幾年時間里,伍兆奎雖然不再從事蛋畫工作,卻從不忘筆耕。夜晚閑暇時間,他更喜歡讓自己沉浸在彩色世界里。因為鳥獸作品往往需要天空、山水等作為陪襯,所以近幾年來,他慢慢對山水畫有了興趣。他喜歡在山水畫、鳥獸畫中游戈、探索,也常常親自動手將蛋液抽出,將雞蛋殼消毒、烘干,用來練習蛋畫。
近幾年,蛋畫技藝已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了下來。他很欣慰地告訴記者,他也被重新邀請參與蛋畫技藝的傳承工作,蛋畫的技藝不僅繼承了繪畫藝術中的傳統表現形式,更是結合了當地特色文化,不失為一種藝術創新。他會在繪畫世界里耕耘的同時,盡己所能,為蛋畫的傳承出一份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