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3120190031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縣廣播電視臺)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 © 2018 www.cfj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記者 周兆奕 編輯 黃佩佩
數字經濟是當下新興技術和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在4月初召開的全省農業農村局長視頻會議指出,要推動現代數字技術與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全面融合,加快打造‘數字三農’的浙江樣板。時不我待,間不容發。今年,我縣農業農村系統聞令而動,探索創新,強力推進“數字三農”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
目前,我縣農業資源數字平臺預計12月初完成智慧漁場、智慧茶園應用及數據庫;未來鄉村(數字湖嶼)基本完成“未來鄉村整體智治”數據倉搭建,12個平陽地方特色應用的初步框架基本完成;率先完成漁船精密智控的建設任務;農村“三資”管理系統省級首批試點項目,目前已完成上線;省農業廳第一批24個先行先試縣低收入農戶幫促系統應用拓展上線;已完成省下達肥藥兩制改革改革三年任務140家主體入庫工作,目前線上活躍度80%以上,活躍度全市第一。
數字賦能,讓鄉村治理更智慧
在昆陽鎮湖嶼村,記者看到,稻蝦養殖基地附近安裝了二維碼(“稻蝦碼”),“稻蝦碼”可讓群眾實時查看龍蝦生長狀態,提供線上購買和龍蝦垂釣預約服務。“我們還設置了‘百姓碼’‘項目碼’。‘百姓碼’可以讓群眾快速找到自己的黨員聯系人,反映訴求、解決問題;‘項目碼’可以讓村民足不出戶查看村里三務公開、干部履職、政策發布、工程進展等內容,村干部在后臺答復實現互動。”昆陽鎮湖嶼村村干部說。
以數字賦能村社規范健康運行,打造村社智慧治理云平臺“云上慢村·數治湖嶼”。
在推動網格服務數字化的工作中,湖嶼村通過建立“微平臺”、匯聚“微力量”、完善“微評價”,結合數字化云平臺開展“網格連心、組團服務”工作,通過線上線下訴求全收集、服務過程全評價,推動網格服務出實效、得民心。在推動基層治理智慧化的工作中,村民可以通過小程序,參與工程點贊、意見反饋、農事體驗預約、民宿報名等,實現基層治理全民參與。同時,村干部也可以通過后臺實時掌握群眾反饋意見、煙感報警位置等數據,為基層治理提供決策參考。在推動產業發展網絡化的工作中,湖嶼村通過開發云上慢村數字平臺,開發云上農場,搭建農事體驗、虛擬農場等主題的“互聯網+農事體驗”綜合應用平臺,實時監測農場生產環境、產品流通價格、農場體驗預約信息等,推動農業生產智慧化。
“上半年,昆陽鎮湖嶼村先行先試,結合村域本底特色,重點聚焦未來治理、未來黨建、未來生產、未來智慧、未來農旅、未來低碳六大場景,圍繞鄉村治理、農業生產、便民服務等領域堵點痛點,建設‘未來鄉村整體智治’應用,為‘未來鄉村’整體智治應用模式推廣制定可復制的‘工作標準’‘數據標準’‘組件標準’。”縣農業農村局表示,下一步,我縣將結合湖嶼村的試點經驗,做精做優地方特色應用,形成更多特色場景,同時不斷優化整體框架結構,擴大試點范圍,推進未來鄉村整體智治應用在全縣范圍推廣復制,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平陽標準,以整體智治助力共同富裕。
數字賦能,讓農業產業更系統
數字經濟的巨大魅力,在于激發傳統種養業等產業的發展后勁,拓展發展空間和維度,再造流程,提升品質,拓寬邊際。
近年來,我縣積極探索把“數字化”廣泛應用于作物栽培、畜禽飼養、疫病防控、農機作業服務等方面。一些農業企業積極運用大數據,探索實踐智能灌溉、測土配方施肥、飼料精準投喂、質量智能監測、廢棄物循環處理等智能設施技術。
走進南麂,只見碧海藍天中,遠處網箱連綴成片,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我縣不斷加強合作社與農科院專家對接,通過網箱養殖,提升大黃魚的生態養殖等領域關鍵技術,并啟用統一的“南麂大黃魚”品牌商標和地理標識,打響南麂大黃魚的品牌,并以該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為不斷推動產業發展“數字化”工程,今年,我縣智慧漁場應用主要聚焦南麂大黃魚養殖場景,依托漁場的前端水質物聯網傳感器建設、漁場視頻監控建設并結合現有的相關漁業信息化系統及數據,采集漁場基礎數據、生產數據、銷售數據等,最終輸出南麂大黃魚養殖一張圖可覽子場景、大黃魚的品控溯源一體化子場景兩大應用場景,實現促效益提升,覽大黃魚全貌,提監管效率,切實解決企業及監管部門切實關心的問題。
“我們的‘數字’養魚才剛剛起步,現在最重要的是把數字新技術和管理新經驗送到養殖戶手中,提高他們的科技致富能力,推進養殖業高質量發展。”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智慧漁場建設主要建設內容為數字漁業大數據展示中心、大黃魚生產經營誠信平臺、大黃魚智能養殖平臺、大黃魚生產管理平臺、大黃魚溯源管理平臺、建設物聯網設備中心等平臺。待12月初智慧平臺建設完成并投入應用后,不僅能從大屏幕上捕捉到網箱大黃魚的養殖動態,還能通過大數據分析,提供及時有效的養殖信息,并通過信息平臺發送給園區內的養殖戶,讓大黃魚的養殖更加科學。
除了漁業養殖,我縣還從投入品管理、出園管理、資源管理、標椎化種植、標椎化種植等方面,開發智慧茶園應用。
數字賦能,讓“三農”服務更惠農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縣響應上級精神,著力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步伐,努力補齊“三農”數字化發展短板,助推城鄉融合一體化發展,實現“彎道超車”,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
據了解,近年來,我縣緊緊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推進農業領域“機器換人”,開展春耕備耕送種子、送技術等活動,出臺宣傳扶持糧油生產政策等,積極服務“三農”,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縣農業農村局進一步加大服務“三農”力度,推進服務“云跟進”,問題“云上辦”,責任“云監督”,通過數字化手段提高服務基層、服務農民的效率和精準性。
據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前期調研了解,在糧田監管及服務中,發現以下幾點亟待解決的問題:惠農政策傳達不及時、不到位;涉農企業及農戶政策申報、審批流程繁瑣;糧田信息化不全面,農資及產品監管不全面;數據難溯源,材料碎片化等,為開發數字平臺有了針對性的幫助。為此,我縣開發了平陽“糧田全鏈”一張圖,并具備四項監督職能,即糧田基礎數據、政策審批管理、政策信息傳達、農資監管;五項服務職能,即政策獲取、農資使用、政策申報及進度查詢、農技服務、投入品及產能上報。
“例如,種糧大戶申請大戶補貼時,原來需要通過社區申報、鄉鎮申報,再由鄉鎮材料申報到縣級農業農村局,較費時間。平陽‘糧田全鏈’一張圖開發應用后,就能基本解決這個問題。”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據了解,縣域糧田信息一張圖的建設,將通過貫通監管部門、各審批單位及涉農企業,實現有效、閉環管控、可溯源的數字化場景,有力推進縣域糧田智慧監管及服務功能。該應用預計2021年12月初正式上線,呈現全縣糧田數據。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