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3120190031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縣廣播電視臺)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 © 2018 www.cfj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記者 李凌峰 編輯 金毅剛
421個總投資超1000億元的“精建精美”項目加速實施,10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建成投用,西部生態休閑產業帶完成投資22億多元,創成省新時代美麗鄉村達標村196個,“5+X鮮”綜合產值突破12億元,“平陽黃湯”入選全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五年來,我縣注重城鄉統籌,突出互動融合,城市建設迎來蝶變、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環境治理成效突出,幸福底色越來越濃、越來越艷。
精建精美,城市品位大提升
鰲江黃公望公園一期自開放以來,深受市民喜愛,成了大家娛樂休閑的好去處。如今,該公園二期項目正在加緊推進,景觀打造進入掃尾階段,計劃元旦前與市民見面。
據悉,黃公望公園二期占地1.8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萬平方米。結合傳統與現代的設計手法,打造“黃公望八景”中的“大癡藝臺”“富春山居”,為市民提供一個生態優良、功能完善、文化彰顯的休閑公園。“目前,黃公望公園二期硬質鋪裝、大型喬木種植、土方工程均已完成,局部地被、草坪和燈光調試等收尾工作正在加速推進,計劃在元旦前全部完工。”黃公望公園項目負責人錢強告訴記者。
黃公望公園是我縣“精建精美”項目之一。截至目前,實施“精建精美”項目421個,其中,新開工項目202個、建成投用133個,累計完成投資508.6億元。五年來,我縣城市建設特別深化謀劃引領作用,立足補齊城市短板和樹立城市形象,不斷提升建設品質和城市品位。
“在‘精建精美’工作推進中,我們不斷優化工作機制,積極幫助建設單位推進項目建設,幫助對接發改、資規、水利、交通等職能部門,并建立規劃建設方案技術咨詢專家小組,為建設項目提供技術服務,促進項目高品位設計、高質量建設。同時,對接文旅和宣傳部門,加強城市建設新聞媒體報道和宣傳,多途徑爭取社會輿論支持,共同促進城市‘精建精美’建設。”縣住建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縣還以項目謀劃為引領、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市民體驗為導向、以統籌協調為手段、以城市短板問題作為突破口,優先推進城市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點”“疑點”問題,重點推進城市公園、綠道、市政道路、學校、公共設施、標志性建筑、標志性街區等項目,以城市建設項目推進城市功能完善,不斷提升城市品質。
鄉村振興,農村面貌大變樣
近日,昆陽鎮“塘河·糧倉”未來鄉村項目通過市級驗收。據悉,該項目以塘河田園風情示范帶為基礎,以“十里塘河情·萬畝金糧倉”為主題,以鳴山、萬金、上林垟、湖嶼、官岙邸5個行政村為試點,以文化和產業作為切入點,涉及美麗經濟、生態宜居、文化風貌、四治融合、幸福生活等多方面內容,高標準建成十大應用場景。項目計劃總投資約2億元,規劃面積約1314.75公頃,涉及人口約1.5萬人。
“2018年以來,我們精心打造全市唯一水陸結合的鄉村振興示范帶——塘河田園風情示范帶。以平瑞塘河為紐帶,將鳴山、上林垟、官岙邸、湖嶼、萬金等5個特色村串聯,形成陸路和水路兩條游覽路線,水路由鳳湖公園起,終點至上林垟村,全長約5公里;陸路經過萬金、上林垟、湖嶼,終點至官岙邸村,全長約14公里。”昆陽鎮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條示范帶已經成為平陽乃至溫州塘河旅游的重要窗口,為我縣未來鄉村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塘河田園風情示范帶是我縣擴充鄉村振興示范帶輻射力,擘畫鄉村振興建設的一處縮影。“在示范帶建設中,我縣不斷查擺建設中遇到的難題,各部門通力合作,完善基礎和配套設施、改造提升沿線環境、保證沿線各個項目都能按時保質完成。同時,推動產生一批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戶增收。”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縣按照“點上出精品、線上有特色、帶帶不重樣”的要求,讓示范帶以線串珠、集中連片。
目前,全縣已建成市級跨區域精品帶1條和鄉村振興示范帶13條,實現縣域鄉鎮全覆蓋。高質量開展昆陽“塘河·糧倉”和鳳臥“浙江紅村”2個市級未來鄉村建設,其中昆陽“塘河·糧倉”未來鄉村已建設完成,示范帶和未來鄉村建設成效明顯。此外,還建成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村127個、新時代鄉村電氣化村6個,創成全國文明村2個、省文明村8個、省美麗鄉村示范鄉鎮7個、省美麗宜居示范村20個、中國傳統村落和省傳統村落各1個、省特色精品村23個、3A級景區村20個。
環境提升,美麗創建全覆蓋
走進鰲江九疊河公園,微風攜著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河道兩岸樹木繁盛,水面波光粼粼、泛起漣漪,升騰而起的音樂噴泉與多彩燈光相映成趣,令人心曠神怡。“才一個多月沒來,感覺河水更清澈了,堤岸上的雜草也都沒了,真漂亮。”看到了一幅水清岸綠的美好畫卷后,市民李女士由衷感嘆環境有了大提升。
人水和諧,留住鄉愁,通過美麗河湖建設鞏固治水成果,讓“美麗”看得見,讓百姓擁有更多獲得感,這是美麗河湖建設的初衷。我縣于2018年啟動美麗河湖的創建工作,為了這個美麗承諾,我縣堅守全域無“垃圾河”“黑臭河”的底線,高標準鞏固剿滅劣Ⅴ類水成果,高標準落實“河(湖)長制”,以“污水零直排區”創建為抓手,實施“五水共治”十大行動,持續有力開展治水各項工作,致力打造“路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河湖。截至目前,我縣已創成省級“美麗河湖”3條、市級“美麗河湖”3條和市級“水美鄉鎮”2個。良好的河湖生態環境已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極具吸引力的城鄉綠色發展脈絡。
這是我縣緊抓謀劃、統籌、督查職責推進美麗平陽全域環境大提升的一個縮影。自今年召開美麗平陽全域環境大提升行動動員大會以來,我縣聚焦聚力美麗城鎮、美麗市容、美麗通道、美麗園區、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美麗庭院、美麗河湖、美麗藍天、美麗山林等“十美聯創”行動,以系統的觀念、方法塑造“宜居宜業宜游、共建共享共美”的全域美麗平陽,開啟硬核“美顏”模式,為我縣全域美麗精彩開局。
“我們牽頭制定了研究部署、明確目標,補齊短板、美麗提升,全域推進、長效管控三個階段的節點要求,并制定了相應的節點推進考核機制,緊扣節點抓好工作落實。”縣美麗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清理陳年垃圾45余萬立方米,拆除違搭亂建78萬平方米,清理亂點、衛生死角13萬多處,種植觀賞性開花植物5萬平方米,美化彩化外立面72萬平方米,完成環境整治項目293個,實現了美麗觸角“深延伸”,美麗創建“全覆蓋”。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