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3120190031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縣廣播電視臺)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 © 2018 www.cfj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記者 徐遠慮 通訊員 吳慧慧 編輯 宋淑瑩
啟動昆鰲協同發展區專項規劃,滾動實施“精建精美”三年行動,實施新一輪污水管網三年行動計劃……2022年既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本屆政府的開局之年,是極具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縣將聚焦空間重構,繪藍圖、構版圖,繪就未來城市風景線。
那么,面對打造宜居、宜業的未來城市建設新課題,我縣該怎樣完善功能布局?怎樣優化城市人居環境?如何打造具有平陽特色的未來城市?參加縣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結合自身工作積極建言獻策。
徐秀代表:科學合理布局,落實落細管理
“近年來,我縣在‘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中積極推進一系列工程項目,城市布局、人居環境、綜合功能、管理效率等方面得到明顯提升,中心城區舊貌換新顏,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展現了城市化大格局,但也存在停車設施嚴重不足、公共場所便民設施不足等問題。”縣人大代表、鰲江鎮南門社區黨總支書記徐秀表示,這些看似是小細節,但和群眾生活息息相關,也從側面反映了我縣在功能布局方面存在短板。
徐秀認為,在城市的功能布局上,不僅要科學合理,注重東西部均衡發展,鼓勵各鄉鎮“抱團發展”“攜手共進”,而且要不斷優化、完善基礎設施,加大城市精細化管理,只有這樣,才能讓群眾的滿意度、幸福感得到全面提升。
在城市功能布局中,如何提升功能品質?精細化管理是關鍵。徐秀建議,要加強細化落實,如加強管理車輛停放和市容市貌等,提高現有停車設施使用效率;每天固定時間段,在背街小巷路段設置路邊自產自銷臨時攤點,全面管理小廣告、私拉電線、電瓶車充電等,確保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同時,要做好噪聲整治,減少城區噪聲污染;提高公共場所母嬰室、公共衛生間、無障礙通行設施的配置數量,并做好管理維護;發揮媒體作用,引導群眾主動參與管理和監督。
李起閣委員:出臺獎懲方案,優化人居環境
“隨著‘美麗平陽全域環境大提升’行動的推進,我縣人居環境也在持續變好、變美。連續4年榮獲省新時代美麗鄉村(人居環境)建設優勝縣、三奪‘五水共治’大禹鼎、實現美麗鄉村達標村等成績的獲得,就是對我縣不斷優化提升人居環境工作的充分肯定。”對于我縣人居環境的變化,縣政協委員、騰蛟鎮騰祥社區管委會主任李起閣看在眼里,他告訴記者,雖然近年來我縣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但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要求和期待,則在不斷攀升,因此,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2年我縣將優化城市人居環境。”在李起閣看來,報告重點突出施政主體“政聲”,卻忽視了人居環境中受益主體“民聲”。為此,他建議,要出臺人居環境執法監督教育方案和人居環境考評制度,建立居民日常的“分、放、護”規范,做到垃圾分類執行到位、家用物品臨時存放到位、公共設施愛護到位。另外,要嚴格綜合執法處罰,出臺獎勵措施,開展常態化執法巡查,對違法者予以即查即罰,并通過設置人居環境獎、深化美麗庭院評比等形式,提高群眾參與度和主人翁意識,共同維護提升人居環境。
李起閣還建議,要制訂人居環境項目運營維護方案,建立“放、管、服”制度,明確項目放哪里、未來誰來管等問題,讓群眾信服,并要通過黨建引領,打造“共享社·幸福里”,優化志愿活動,推進人居環境城鄉一體化,提升民生福祉。
應春雷代表:打造“全宜”平陽,繪就靚麗風景
“政府工作報告對我縣未來五年的發展,作了很全面的規劃,經濟轉型樣板之城、同富裕美好之城、多元包容活力之城、數字引領先行之城、山風海韻魅力之城的‘五城’藍圖讓人振奮。”縣人大代表、縣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應春雷表示,未來城市的發展,不僅要在產業提升、項目建設等方面下大力、出實招,還要在生態環境、共同富裕等工作上促提升、再優化,才能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我縣依海傍山,‘青山綠水’的資源豐富,而在未來城市發展中,構筑全域綠色本底,提高城市綠心綠化,是人民生產生活得以持續的必要條件。”應春雷說,未來城市建設對“綠色”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無論是快速發展的昆陽城東新區,還是自然資源豐富的西部山區,都應將構筑城市全域綠色作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抓手。。為此,他建議,要強化綠色理念引領城市建設,構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持續完善城市綠色空間格局。
應春雷還建議,要將生態與文化、創新、智慧、善治融于一體,不斷拓寬“兩山”轉化大通道,帶動全縣產業升級和業態調整,打造兼具厚重文化、高檔產業、精致空間、人性交通、品質生活的未來平陽,讓平陽成為“宜文、宜居、宜商、宜業、宜游”的樣板縣域。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