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3120190031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縣廣播電視臺)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 © 2018 www.cfj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通訊員 林凡 張靜 編輯 黃佩佩
近日,省治水辦通報了2021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考核優秀鄉鎮(街道),我縣南雁鎮榜上有名。近年來,南雁鎮堅持治水興鎮、以水富民,推進美麗河湖、“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提高“五水共治”公眾幸福感,促進“水環境”更優,“水景觀”更美,“水文化”更足,“水管護”更強,打造成為水美共富新標桿。
“正本清源”護一方碧水
2021年,平陽縣引供水工程五十丈水源地總體水質符合Ⅱ類標標準,數據的背后,離不開力度空前的控源截污、柔性治水等措施。
盯住源頭污染、農村污水治理、截污納管推進……著眼正本清源治理,從村鎮兩級“毛細血管”入手,打通治水堵點,南雁鎮在水污染治理道路上行穩致遠。
源頭治理,農村污水首當其沖,對此,南雁則致力于“軟硬皆施”。
在“軟件”上,結合全鎮各村沿溪而居的生活習慣,積極引導和宣傳村民改變隨意傾倒生活污水、垃圾的習慣,督促他們將污水、垃圾倒入固定的廢水池和垃圾池,以人為單位有效改善水環境質量。在“硬件”上,投入500余萬元,開展城鎮“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工作,完成餐飲油水分離器、油水隔離池27處;安裝理發店毛發收集器5家;完成醫院、機關事業、學校、洗車行業、農貿市場雨污分流改造;疏通雨污管道51公里,新建雨污管道29.8公里,更換151處窨井蓋。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改造工程建設,實現全鎮15個行政村1個社區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從根部上解決污水問題。
先行治理源頭地,千里碧波入海灣。如今,俯視南雁,可見如一條碧溪如玉帶般穿鎮而過向東流去,也為下游以及全縣人民帶去潔凈充沛的水量。
“借水生景”點亮鄉村振興
走進南雁鎮堂基村婚紗文化攝影基地,水清,葉綠,空氣清新,那曲徑通幽泡過雨水的滑滑青石板,似有隔世飄零的味道。在南雁鎮雁前村,一個集市民休閑娛樂、綠色景觀為一體的吳山風情小鎮變成了百姓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南雁作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所在地,擁有聞名于世、別具一格的山水風景,全鎮各村依托優越的生態底子優勢,結合自身特色,皆借“山水”字做文章,尤其是以“南雁溪水”為媒,做靚水文章,沿溪造景,建設棧道、水車、亭子等融合現有生態建設新景觀,造就錯落有致的風景,讓人有著移步換景的體驗,吸引游客向“南”而來,將生態稟賦轉化為發展優勢,讓南雁溪變成一條生態富民溪。
如今,在雁前村吳山風情小鎮、堂基村婚紗攝影基地,碧水瓊流、湖光山色,不僅成為游客眼中的風景,讓全域旅游倍增靈韻,還潤澤萬民、惠及八方,帶動了各自本村旅游業發展,也成為“水之美”帶富全村人的典型村,永葆百姓“幸福之源”。秀山麗水、詩意棲居,南雁正把河湖生態優勢轉化為綠色富民的發展優勢,撬動鄉村振興。
“管護河湖”實現長治久清
沿溪漫步南雁鎮蒲嶺村,猶如行走在一幅清新的水墨畫中:眼前是黛青色的山,腳邊是潺潺流動的水。屋前屋后都有流水蜿蜒,而且水清得可見水底水草飄動,靜靜走在村子里,還能聽到水流流淌之聲。
在美麗河湖建設方面,南雁鎮以“五個堅持”為總抓手,致力于打造集安全流暢、生態健康、人文融合、管護有效、人水和諧于一體的鰲江流域(南雁段),陸續關停養殖場45家,清除曬皮蓬37處,拆除涉河違建3200平方米,疏浚笠湖大橋至南雁蕩山大橋之間1.3公里的河道,建設蒲嶺段右岸堤防1285米、左岸堤防370米,獲評2019年省級美麗河湖。
為進一步強化水系治理,該鎮在全鎮天然水域全面開展了全面禁漁活動,通過前期的大量宣傳活動之后,在縣農業農村局的支持下,每月定期組織聯合執法對違規捕魚進行查處,共收繳各類漁具500余個,取得了宣傳、禁止的雙成效。通過市場化方式將河道保潔工作委托給保潔公司,開展入河排污口的管護工作。同時,在沿岸顯要位置設立了河長牌,讓沿河村民秉承愛水護水的理念制定村民公約,群策群力將護水行動深入基層。
“以水為筆”繪就文化美卷
在南雁鎮溪南村,在保留原有的朱子學堂內涵基礎上,在其學堂外進行綠化種植、文化長廊等建設,讓曾經廢舊的場所轉身變化這里儼然成了一個綠樹環繞、石道蜿蜒的水文化公園。
這也是我鎮深化水文化建設的一個縮影。雁山鰲水話詩情,南雁鎮以項目建設來發揚南雁特色水文化,留住和保護原有的文化遺產,加強溪河沿岸民俗文化挖掘,積極開展多層次的水鄉文化創建,建設功能健全、景觀優美、富有水鄉文化特色的宜居村,不斷厚植水文化發展底色。
在吳山公園,該鎮投入700余萬元提升吳山親子公園文化功能建設,包含農耕文化展示區、休閑垂釣區、花卉觀光區、民俗文化體驗區等。在周岙村、五十丈村,該鎮大力開展以水資源保護區為重點的特色水鄉生態文化園建設。在東門村,南雁鎮按照“早能漫步、晚能夜游”的要求,設計規劃水岸亮麗的東門文化禮堂,文化禮堂通過開展多項各具特色的活動,讓村民在回味千古流傳的傳統文化,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收獲了快樂。
山青水美處,呼朋引伴來。在治水紅利驅動下,南雁把山水林田湖的美好畫卷,以及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有機融入到水文化建設中,通過做活“水文化”,讓百姓共享福祉,攜手書寫高質量綠色發展新篇章。
“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風遙接東西林”,這是中國著名學者趙樸初曾撰詩贊“南雁”的詩句,南雁以山得勢,因水成景。如今,水不僅僅是南雁靈動的音符,更成了南雁傳統文化延伸、發揚的“臂膀”,成了詩意鄉村建設的重要底色。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