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3120190031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縣廣播電視臺)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 © 2018 www.cfj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記者 趙哲璐 通訊員 劉瑩 編輯 鄭振國
2021年,我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萬元,增速全市第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00億元;入選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全國創新百強縣、省級平安縣“十六連創”;全域旅游、鄉村振興、精神文明翻開全新篇章……我縣在打造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26縣標桿路上馳而不息。
差距即潛力
跨越發展態勢強勁
林立的特色民宿,別具一格的帳篷酒店,一望無際的高山茶園……漫步在水頭鎮新聯村,很難想象,這里曾是土地貧瘠、無人問津的偏遠小村。而這樣的“小村”,曾是平陽的“大多數”。
平陽作為山區26縣之一,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較為突出,發展底子較為薄弱、城鄉統籌不夠等短板十分明顯。從26縣內部看,雖然平陽地區生產總值位列山區縣第一,但人均GDP列第十一,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列第十七,相對靠后。從全省層面看,2020年平陽人均GDP為6.4萬元,距離全省平均數10萬元也有一定差距。
差距即潛力,我縣堅決提出了“打造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26縣標桿”的目標定位。面對省市多重政策疊加的“窗口期”,跨越發展“機遇期”,我縣有空間、有潛力,抓住機遇,實現新一輪的跨越式發展。
這個“空間”里,平陽發展要比全市、全省快,“擴中提低”,是一道不能失分的“必答題”。
水頭鎮有了這么一個變化。浙江子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與水頭鎮朝陽山社區480余戶茶農簽訂了聯合經營的協議,讓朝陽山的茶葉實現統一管理,統一收購。一個是茶產業的龍頭企業之一,一個是地處偏遠的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地,在“一加一”模式下,當地小農戶搭上共同富裕的快車,戶均茶葉年收入5.2萬元。
另外,通過深化生產、供銷、信用綜合合作改革創新,我縣進一步完善了“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2021年,全縣小農戶人均收入增長14%以上,帶動小農戶增收8萬多人次。
下一步,我縣還計劃培育1000名農創客及一批高素質農民等鄉村人才,實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雙強行動”,推進省“萬戶農家旅游致富計劃”,切實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
這個“空間”里,平陽的發展既要乘風破浪,也要穩健遠航,“做大蛋糕”“招大引強”,更要持續發力。
去年10月,位于濱海新區總投資120億元的正威(平陽)長三角電子信息產業中心項目一期實現部分投產。該項目是我縣首個投資超百億元單體制造業項目,將建成世界單體最大的高鐵導線車間和世界產能最大的單晶納米銅生產線,全部達產后,年主營業務收入將達500億元。而項目所在的濱海新區,總產值也從2016年的6.1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80億元,增長1211%。
在20公里外的鰲江鎮,規上工業產值已達111.37億元,成為全縣首個規上工業產值破百億的鄉鎮,進入溫州市百億工業強鎮“俱樂部”,并同步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破百家”目標。
如今的平陽,城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邊界感越來越模糊。去年,全縣村集體經濟總收入8.26億元,同比增長22.5%,所有村社全部達到總收入25萬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12萬元以上。
如今的平陽,項目林立,生產火熱,跨越發展態勢強勁。去年新落地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1個、10億元以上單體制造業項目6個、完成率全市第一。今年,我縣將持續聚焦大干項目,力爭招引“500強”等高質量項目4個、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6個、1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3個。
特色即優勢
示范標桿氣質鮮明
山區26縣,有峻山秀水,有歷史人文,有優勢區位,有特色產業。平陽,獨有氣質。
當前,我縣正瞄準綠色發展和產業富民,推動傳統產業邁向中高端,打造生態經濟新體系。卓越的產業優勢、生態優勢,成為撬動跨越式發展的支點,打造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26縣標桿的鮮明氣質。
優勢做優長板拉長,優勢產業挑大梁。不論是“中國塑編之都”的蕭江鎮,還是“中國皮革之都”的水頭鎮,或是“中國禮品之都”的昆陽鎮……我縣的優勢產業,正前所未有地發揮著助推共同富裕的支柱力量。
2021年,我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0.51億元,其中規上工業產值邁上500億元臺階,全縣機械機電、文化創意、時尚輕工、塑編塑包和皮革皮件“五大產業”基本突破“百億”。
換種思路做產業,新興業態動力澎湃。向實現“全力打造千億工業強縣”目標全力進發,我縣一方面深入推進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另一方面向著高端裝備、新材料、時尚輕工等三個產業集群,厚積薄發。
近年來,我縣聚焦印刷包裝裝備產業鏈建設,重點瞄準強鏈補鏈類項目,緊跟未來產業發展趨向,智能印刷包裝裝備行業已經成為全縣最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去年上半年,全縣智能裝備產業產值任務完成率56.7%、增速16.8%,均列全市第二。此外,我縣還實現了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任務完成率43%,全市第四;新材料產業產值任務完成率89.7%,全市第二。不止于眼下,我縣對于新興產業的追求比想象的更高更遠——到2025年,全縣規上工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其中新材料產值達到500億元、智能裝備產值達到300億元。
“三色”眼光看“家底”,“紅綠藍”各有實力。作為“省一大”的召開地,紅色根脈,正凝聚起平陽爭當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26縣標桿的強大合力。我縣通過抓好居民小區和新產業新業態的基層黨建,推動“共享社·幸福里”“紅色速遞”等品牌創建,把黨組織嵌入生產生活全服務鏈條,結合“初心起航之地紅色志愿之城”創建,開展好各類便民服務,為群眾解難紓困,以基層黨建引領群眾共建幸福美好家園。
綠色農業方面,我縣精心謀劃打造了農產品公用品牌——“平陽五個鮮”,覆蓋農林牧副漁五大產業,包含平陽黃湯、南麂大黃魚、平陽鴿蛋、平陽馬蹄筍、懷溪番鴨等農產品品牌,2020年提檔升級“平陽五個鮮”為“平陽5+X鮮”,目前年綜合產值超15.2億元。
至于藍色海洋,作為千年古縣,平陽人文生態資源可謂得天獨厚,有江有海、有山有水、有陸有島,藍色海岸線約36.57公里,人文景觀山海兼勝,西有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南雁蕩山,東有“中國十大最美海島”之一的南麂列島。目前,我縣已獲評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
民生即所向
共建共享共赴美好
“要積極構造‘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體系框架,努力開創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生動局面。”平陽的標桿之路,從百姓最關心的事情做起,積極回應期待,推動人民生活高品質。
去年9月,“云上鰲江·數治城鎮”鎮域綜合治理平臺上線運行,該平臺橫向協同縣級13個單位,縱向貫通全鎮30多個部門、10大社區和87個村社,打通了醫療、氣象、路網等17項大數據,精準把握城市的運行脈搏,實現以“數字”提“數智”促“數治”。今年以來,該平臺已處理事項483件,平均減少群眾跑腿1389次,有效提升鎮域治理綜合效能。
我縣心系群眾、惠民利民不止在“云端”,更扎扎實實落在群眾急難愁盼的每一個“細枝末節”。
瞧鄉村,鰲江鎮徐家站村,3800多平方米的老人公寓建設完成,解決了村民及老年人的住房問題;在順溪鎮富溪村,村干部狠抓項目落實,富溪村實現通組路硬化并投入使用,并解決停車難、村廁破舊等問題……
看城鎮,昆陽城東新區,嶄新的高樓鱗次櫛比,開闊的道路上車水馬龍,彩色的游步道兩旁繁花似錦;鰲江街頭,隨處可見的“紅馬甲”已成為城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有序的交通,整潔的市容,百姓臉上洋溢著笑容。
交通上,2021年,創成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四通八達的公交線路、干凈舒適的公交車輛,讓群眾出行更便捷、更舒心;教育上,不僅實現了公辦幼兒園鄉鎮全覆蓋,完成省基礎教育重點縣摘帽,創成省教育基本現代化縣,還建成投用省委黨校平陽分校,獲批省社會主義學院平陽分院;醫療上,建成投用縣人民醫院、縣二醫,完成縣中醫院主體工程,在全市率先實現省級衛生院全覆蓋,建成投用16家鄉鎮養老服務中心、1家公辦護理型養老機構……學有優教,病有所醫,老有頤養,一份份“民生清單”變成一幅幅幸福圖景。
共同富裕不僅是物質上的富裕,還要讓群眾實現生活富裕的同時實現精神富足,以精神文明建設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
去年以來,我縣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目標,大力深化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村“三大創建”工作,已創成文明單位124個,文明社區60個,文明村344個,讓文明之花香飄城。同時,以建設“初心起航之地·紅色志愿之城”為主題,構建“全域化”的志愿服務隊伍,已成立志愿服務隊伍1027支,志愿者人員達到20.05萬人。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