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平陽網  ->  頻道中心  ->  歷史 -> 列表

擔當生前事 何計身后評 ——在青史里立體看朱熠

2022年10月25日 11:00:07 來源:平陽縣融媒體中心

  潘孝平 文/攝 編輯 王秀華

  水頭盆地西北一隅有三橋里公園,公園依北山,北山有岙,岙口有兩棵古樟,古樟綠蔭之下有一座灰褐的牌坊兀立,其氣勢恢弘華麗,旌表門聯相當豪氣:“精忠為國豐功偉績昭青史,清正廉明浩氣英風勵后人。”山門石階陡峭,三十有二。拾階而上,迎面殿堂巍峨。匾額上“東南砥柱”四字蒼勁而渾厚。穿中堂,有高亭,亭前有墳,墳塋中間有碑,碑銘“武狀元朱熠之墓”。

  今天上山謁朱熠狀元陵墓,我試圖走進歷史的深處,抖落塵封千年的煙云,探秘那被一層層迭代傳說包裹著的有關朱狀元的前塵往事。

  

度宗皇帝欽賜“東南砥柱”坊

  

  出身名門望族

  大理寺少卿朱幩世居福建長溪赤岸,五季時,為避閩王曦之亂,泛舟北漂至東海炎亭登岸,徙居平陽東山水纖橋(今蒼南金鄉炎亭倒橋坑)。迨至北宋太宗年間(976-998),朱幩之孫朱孟鄒為避倭亂,攜眷自東山水纖橋來到北港宰清鄉,但見一地四圍環山、河網交織,茂林修竹掩映,儼然世外桃源,遂居焉。因此地有杉木架橋,故名杉橋。

  朱家人肇基杉橋以來,耕讀傳家,敦親睦鄰,一派祥和景象。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三月,杉橋朱昌年之母辭世。永嘉學派開山祖周行已為其妹夫昌年之母作《朱君夫人陳氏墓志銘》,記曰:“杉橋朱氏者,有厚德,能仁其邑里。其祖有名錢者,里人為諱之,不曰錢而曰金帛,至今不改。此豈有禁令服從哉?某女弟歸其來孫昌年,嘗見其父祖輩行,多年高長者,粹然淳古,皆有溫良之氣。”這是目前有關杉橋人居生活的最早文字記載,也是關于水頭村落族群生活的最初描述。

  杉橋朱氏人家崇文尚武,厚積薄發,功名旗桿林立,締造了一大簪纓世族。清代溫州名流孫衣言對杉橋朱家贊譽有加,他在《甌海軼聞》記曰:“終宋之世登甲第者,無慮數十人,皆見《平陽志·選舉題名》,蓋平邑一望族也。”民國《平陽縣志》載:紹興二年(1132),朱璧(朱幩之九世孫)登文科進士,司理道州;紹興二十七年(1157),朱夢良(朱幩之十世孫)登文科進士,官靜江教授、同知僉書樞密院事;紹熙元年(1190),朱叔望(朱幩之十二世孫)登武科進士,諱儼,仕途不詳;嘉定元年(1208),朱義方(朱幩之十二世孫)登武科進士,知高郵縣;嘉定四年(1211),朱元昇(朱幩之十二世孫)登武科進士,歷任龍泉、遂昌、松溪、政和、慶元等縣巡檢;朱子勝(朱幩之十二世孫)登武科進士,不仕;嘉定七年(1214),朱士安(朱幩之十世孫)登文科進士,知古田縣,遷里行御史;嘉定十年(1217),朱嗣宗(朱幩之十二世孫)武舉第一,初授秉義郎,征戰于江蘇淮安,后仕途無考;嘉定十六年(1223),朱炳(朱幩之十一世孫)登武科進士,累官架閣參謀;紹定二年(1229),朱士麟(朱幩之十世孫)登文科進士,知肇慶府。在朱熠尚未登科之前,杉橋朱家甲第蟬聯的蓬勃氣象,培育了他銳意進取的雄心。

  崇尚文通武達

  公元1192年,朱幩之十二世孫朱熠在北港杉橋里“呱呱”墜地,當是時,朱家人還沉浸在朱叔望金榜題名的榮光里,此可謂喜上加喜。朱熠,字明遠,號肅庵,幼承庭訓。其父朱伯飏少年有勇,手握15公斤鐵錘揮舞如飛。后朱伯飏隨從吳將軍征遼,有戰功,贈武德靖南將軍,作演武堂于三洋江涯之灣,親授朱熠習射之法。朱熠自幼習孔孟之道,生而貌狀魁偉,孔武有力,能挽100多公斤大弓。成年后,朱熠離家求學,以武學上舍生的身份卜居臨安深造,走上求取功名之路,以期未來報效國家。他在題詠南雁蕩山《三臺峰》的詩里寫道:“即此是臺星,三峰入眼明。若非天上貴,寧顯世間名。萬國皆瞻仰,千巖自送迎。泰階何日正,草木亦光榮。”朱熠明里描寫三臺峰之景,實則借景抒情,祈望朝堂之上有臺星良弼,以匡扶天子,安撫百姓,澤被蒼生萬物。作者那一份安民濟物的理想抱負,由此可窺見一斑。

  宋寧宗嘉定年間(1208-1224),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替某位嬪妃的兄弟寫了一份婚啟書,書中有句云: “令弟從長,奕世近龍光,月殿斯沾于湛露;舍妹夫人,十年陪鳳輦,霓裳猶粲于朝霞。水流紅葉之無心,琴續朱弦而有托。瓊臺不怕雪,甫歌采鶯之詩;玉杵曾搗霜,辱聘云英之詠。”文辭侈麗閎衍,時皇室子弟、燕王德昭之九世孫趙貴誠頗為贊賞,便有意結識朱熠。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朱熠跟趙貴誠的結識交往,竟為他在后來仕途上的錦繡前程埋下了濃重的伏筆。

  嘉定十七年(1224)八月,宋寧宗病危,不省人事之際,權勢熏天的宰相史彌遠矯詔宣立趙貴誠為皇子,改賜名昀,封成國公。閏月,寧宗駕崩,史彌遠擁立趙昀為帝,史稱宋理宗。而這一個趙昀便是當年十分賞識朱熠的趙貴誠,故而他對朱熠關注有加。

  歷經宦海沉浮

  理宗端平二年(1235),朱熠中右科武舉第一,俗稱“武狀元”,特賜進士出身。授秉義郎,遷閤門舍人,差知沅州,改橫州,復為閤門舍人。淳祐元年(1241)知興國軍,五年(1245)遷知雷州,十年(1250)遷尚書省度支郎官,后任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寶祐四年(1256)擢中書省右正言;五年(1257)拜殿中侍御史兼侍講,遷侍御史,六年(1258)遷左諫議大夫,四月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十一月進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開慶元年(1259)六月自同知樞密院事除參知政事,十一月自參知政事除兼權知樞密院事。景定元年(1260)四月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七月兼太子賓客;二年(1261)三月,時宰相賈似道獨攬大權,為排除異己,朱熠被排斥出京師,罷知樞密院事,以觀文殿學士出知建寧府;三年(1262)改知平江府兼淮浙發運大使;四年(1263)正月予祠(退二線),旋改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咸淳四年(1268)遭彈劾落職,送處州居住,后詔令自便,五年(1269)還鄉,卒于故土杉橋里,安葬于距離府邸里許的北山南麓,享年七十八歲。

  時朝廷賜予謚號“文惠”。度宗皇帝欽賜“東南砥柱”坊,牌坊題刻:“為前狀元第、官監察御史、歷同知樞密院事朱熠立。”越十年,南宋滅亡,元代編纂的《宋史》為朱熠立傳。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史學家、翰林院編修蘇伯衡,曾寓居平陽。他對朱熠的評價甚高,記曰:“宋祚既衰,天復生獨立不移之才,以障狂瀾。如公者真無愧于綱常中人也。及賈竊柄而公退,猶岳家軍去而西北全傾矣。帝悟,手書‘東南砥柱’嘉之。”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一月,倭寇從平邑南港大岙登陸,上將軍嶺,到蘆浦,再從白沙到北港麻園,一路燒殺擄掠。坐落于麻園北側二里許的朱熠狀元坊,毀于兵燹,徒留殘垣斷壁,后為鄉民舁去,蕩為寒煙。

  力主改革弊政

  宋室南渡以來,到了理宗時漸入晚期。時宰相史彌遠、史嵩之、丁大全、賈似道相繼擅權于朝堂,致使朝綱敗壞,國勢虛弱,邊防衰弱,民不聊生。因朝臣憚于權相的跋扈,廟堂之上已暮氣沉沉,朱熠剛正不阿,力主改革弊政,其中,以裁減冗員和整頓鹽業的建言深得史論家贊許。

  寶祐二年(1254),時任監察御史的朱熠面對因官員過分龐雜而導致官多爵濫、國力式微、公用匱乏、前線糧餉供應吃緊的困境,上奏直陳:今國土狹小而賦稅卻越來越繁重,官吏猛增使得用度越來越大。真宗景德、仁宗慶歷年間,“以三百二十余郡之財賦供一萬余員之俸祿,今日以一百余郡之事力贍二萬四千余員之冗官”,再加上邊關州郡要“科降支移”,內地時常延誤解押,拖欠交納,故而“欲寬民力,必汰冗員”。朱熠的奏章得到宋理宗的采納,可惜沒有果斷施行。明代思想家、政治家湛若水在《甘泉集》里感慨:朱熠那一番話,宋理宗在采納的同時若能果敢地去施行,剛明英武裁員,以節支安民強軍,收復中原的宏圖也許不是難以實現的。

  寶祐四年(1256),時任殿中侍御史的朱熠針對沿海地區官商壟斷鹽源、壟斷經營、質次價高等危害國家、傷害民利的鹽業亂象,上疏揭發一些將官販賣私鹽、牟取暴利,給國家造成的危害:近來鹽業課稅數額明顯虧損,而且一天比一天嚴重。就拿淮南東路常平茶鹽司真州分司來說,就虧減二千余萬。這都是由于地方軍事長官跟諸軍將帥爭相走私販鹽帶來的惡果。朱熠重申“嚴私販之禁”,朝廷雖認可,無奈尾大不掉,不了了之。

  寶佑五年(1257),朱熠體恤下層鍋戶生產浮鹽之艱辛,奏議遵照“端平舊式”的鹽政。他說:鹽業生產的正鹽出于亭戶,歸于公家;浮鹽出于鍋戶,賣給商販。例如淮鹽,“正鹽居其四,浮鹽居其一”。端平初年,朝廷為了不使浮鹽銷售的利益被私販分利,分設十局以收買浮鹽,每年計有1350多萬公斤。十多年來,鈔法多次變更,公私俱困,真、揚、通、泰四州六十五萬袋正鹽,跟過去相比還未到額,哪還顧得上收買浮鹽?那些無恥士大夫鉆國家空子,在官府忙著征收正鹽,來不及收購浮鹽的時機,壟斷浮鹽販賣。“今商賈不得私販,朝廷又不與收買,則是絕其衣食之源矣。”他提議國家采取高于正鹽的價格收購浮鹽,讓鹽民樂意把浮鹽賣給政府。這樣一來,國家既可調控鹽利,遏制貪官污吏爭搶浮鹽牟利之風,又可維護廣大鍋戶的利益。朱熠的主張有理有據,詔旨奉行。

  功過皆在青史

  朱熠自登科出仕,當了三十多年的官,歷經理宗、度宗兩朝,是平陽歷史上唯一官居副宰相級的官僚。他在地方做官時關心民瘼,公正廉明,盡管時間不長,但贏得好政聲。雍正《廣東通志·名宦志》稱道朱熠任雷州太守時,“勤官恪職,秋毫不取于民,令嚴事集,政教兼舉,以廉明著稱”。在朝為官時,他不畏強權,直言敢諫。朱熠長期擔任監察專職官員,品秩低微,但負有糾舉百官之責。他身居言路,曾彈劾過一些名士,譬如中書舍人馬廷鸞、資政殿大學士徐清瘦、端明殿大學士馬天驥、翰林學士尤焴、宗正少卿姚希得、秘書郎呂中等。盡管這是他的職責所在,但也由此得罪了不少朝臣,有人背地里稱他“狂猘”。

  理宗后期政事怠弛,朱熠雖有改良之心,奈何君王孱弱,朝堂上奸佞當道,最終無以自保而屢遭貶謫。朱熠晚年,曾經三次向朝廷乞歸田里,都不得恩準,這是時任右丞相馬廷鸞等從中阻撓的緣故。

  杉橋朱氏自宋初開基平邑北港以來,文官武將迭出,自成顯赫大族。然世事無常,也許是朱氏家族在宋末元初大動亂中為避戰禍,也許是朱熠因恥于跟賈似道同流合污,為避被抄家之人禍,也許是為了躲避蒙元政權的秋后算賬,后杉橋朱氏舉族外遷星散,無奈典付他人。現如今,人流熙熙的三橋村早已無一戶朱氏人家,有誰知當年朱家曾住?指點江山如許。好在村北的武狀元朱熠之墓,還有村西五龍山前的“朱官堰”遺跡,讓人懷想曾經的雪泥鴻爪,教人得以遙望杉橋的背影,令人感到歷史的邈遠且真實。

  懷著一顆平常心,上山;帶著一股英雄氣,下山。眼前,墨云拖雨過南山,水東流,晚煙收,古樟鷓鴣,孤墳枕蒼山。我不禁概嘆:悠悠歲月,帶不走朱熠這一個熟悉的名字,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后評……

網絡編輯:張超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擔當生前事 何計身后評 ——在青史里立體看朱熠
秋霞久久国产精品电影院| 大香视频伊人精品75|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思思|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永久免费精品影视网站|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小说| 69SEX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观看片|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热99RE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免费|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亚洲第一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AV久久66|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 不卡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尤物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了|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久久久久四虎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 人人鲁人人莫人人爱精品 |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