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3120190031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縣廣播電視臺)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 © 2018 www.cfj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張純水 編輯 王秀華
1969年5月,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同年,接收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河北、山東、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巴彥淖爾盟、烏蘭察布盟等地知識青年,整編為6個師、41個團(其中6個工業團)。司令部設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師、二師、三師設巴盟,四師、五師、六師設錫林郭勒盟。兵團發展到14.5萬人,其中,現役軍人5600人,兵團戰士13萬人,司今員何鳳山。我所在的一師四團,師部在巴彥淖爾盟噔口縣,團部在杭錦后旗太陽廟。
1969年6月15日3時,我和平陽縣200余名赴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支邊的知青,在城關鎮大會堂廣場集結。伴隨此起彼落的哨聲、呼喚聲、哭泣聲,還有汽車發動機“轟隆”聲,我們開啟了屯墾之路。我們經過杭州站時又涌上大批知青。經過三晝夜行駛,火車過了集寧,窗外景色變得凄涼。過了包頭,火車繼往向西奔馳。當初報名去內蒙,沒有被告知具體位置,只說是黃河邊,伸手就可抓到大鯉魚,草原牛羊遍地。面對荒漠,車廂里頓時少了前幾日談笑風生的氛圍,每個人都很茫然。經過幾日顛簸,我們終于下了火車,到了臨河縣(現巴彥淖爾盟所在市),被安置在火車站一個倉庫里等待。天亮時分,來了好幾輛解放牌大卡車。按原先分配安置的名單,我們上了卡車,一個多小時后到了杭錦后旗。稍作休息后,汽車又駛了2個小時,到了太陽廟(團部所在地)。再稍作休息,汽車在坑坑洼洼的路上向沙漠深處前行。大約經過了兩小時顛簸,我終于看到遠處有幾排營房。我們被告知到達目的地了——九連。因為夜里下了雨,卡車輪子陷進泥淖中。接兵的柯副連長一聲令下,大家下車合力推車。浩瀚沙海包圍著我們,滿天際的荒涼。我們別家離土的情緒終于暴發了,男的吼叫著,女的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九連地處陰山南坡,烏蘭布和沙漠的東面。陰山山脈橫亙在內蒙古的中部,從東邊沽源到西邊阿拉善1200公里,北高南低,是天然屏障。古代北部匈奴突破陰山可直驅長安。西晉陸機《飲馬長城窟行》有詩:“驅馬陟陰山,山高馬不前。往問陰山侯,勁虜在燕然……”烏蘭布和沙漠是中國八大沙漠之一,面積1萬平方公里。九連就處在這沙漠中的流沙地界,刮龍卷風時,一整張干牛皮卷能上高空。這里一年三季是風季,刮風時人們得背著風后退著走,方能無虞。夜里刮風,茶缸上、被子上都會蒙上一層金沙。這里的夏天有50攝氏度左右,活脫脫一個大蒸籠,一到晚上,又得穿羊皮襖。冬天最冷時,氣溫能到零下35攝氏度,西北風一起,人根本不敢外出。
九連是個大連,在冊399人。早上軍號一響,大家便開始整理內務,然后排隊點名。在反復的稍息、立正口令后,排長高喊,“拿出紅寶書,讓我們面對東方,祝偉大領袖毛主席”。大家喊:“萬壽無疆!萬壽無疆!”然后,全連集合操練。晚飯后,全連集合晚點名,由連長、指導員訓話。完畢,各班進行晚學習,開展“斗私批修”。我們夜里經常搞緊急集合,又是打背包又是穿衣服。一開始,大家不太適應,丟三落四,有人穿了上衣忘穿褲子,回房穿上褲子又忘了穿鞋子。
連隊戰友都來自五湖四海,大部分戰友在這里生活了5至8年。一開始,南北知青因生活習慣不同有沖突,曾鬧別扭、打架,但后來大家都和解了。
內蒙兵團是唯一實行供給制的兵團單位,是全國所有兵團里現役軍人最多的一個兵團,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平陽知青吃苦耐勞,北分支排堿渠工程、揚水站工程,架線工程……面對惡劣的環境,我們坦然面對,嘴邊常掛著口頭語“藍天作帳地作床,風霜雪雨沙伴飯”。沙漠地可以用鳥不拉屎來形容。我們日常勞動主要是挑沙摻地,改造土壤。土地因為堿化變得硬邦邦,種下的麥子到了收割時竟然連種子的量也收不回來。可喜的是,女戰友們種的蔬菜第一年就獲得了大豐收,由于晝夜溫差大,日照長,白皮、白瓤、白籽的三白西瓜和華萊士瓜特別甜。九連地界的沙漠離黃河不遠,周邊有不少小湖泊,當地人叫海子。經常有天鵝在海子里歇息。海子里有很多鯽魚。剛開始,我們用大頭針做的釣鉤,不用魚鉺就能釣上來。后來魚兒聰明起來,不上鉤了。
我剛到九連不久就被分到炊事班,同去的平陽戰友有李若貴、宋國深、鄭瑩瑩、徐新妹、徐良華。在炊事班工作很辛苦,早上早起,晚上很遲下班,每天吃的幾乎都是窩窩頭、蘿卜湯,油腥少。這里老鼠多,個頭大。有時發面缸忘蓋了,老鼠進去被粘著出不來了。李若貴最勤勞,一天到晚不歇,工作一絲不茍,后被調到團部機關食堂當司務長。幾個月后,連里組建文藝班,我被抽調,同去的平陽戰友有金寄雁和吳巧姑。我愛好樂器,也算是后臺主角,有時也會上前臺充個數。一次隊里排樣板戲《智取威虎山·深山問苦》,金寄雁演老頭。因人手不夠,我就演了其中一個小角色——老常。全場戲我就一句臺詞:“大娘,今兒個還好吧?”我出場的時候,臺下熱烈鼓掌,緊接著哄堂大笑——因為我有點緊張,把“大娘”念成了“大狼”。從此,連隊戰友經常開涮我:大狼去哪啊?大狼吃了嗎?
兩年以后,文藝班解散了。我又被調進武裝班。現役軍人柯慶和任副連長,整天帶著我們訓練。訓練很辛苦,不過當時一個連隊幾百號人僅我們8個人扛槍,也挺神氣的。不久,我被調四團宣傳隊,結束了三年的連隊生活。離別時,馬車班班長李向陽大哥親自駕著馬車送我。四團宣傳隊在整個兵團是響當當的,代表全兵團進京參加過北京軍區文藝匯演。我在隊里拉小提琴。1974年,團政治處推薦我入讀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由于各種原因我放棄了,同時申請返城,獲準。
知青大返城后,我們九連的平陽籍戰友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都有出色的表現。有任過蒼南縣委書記、溫州大學黨委副書記的,有任過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部主任的,有任過中國有色金屬設計總院總設計師的,有任過溫州市航運局局長的,有通過不懈努力成為身價不菲的企業家的……
后來,我們多次返回兵團重溫舊夢。如今的烏蘭布和沙漠變美了,G7京新高速經過四團團部,京蘭鐵路還在團部邊設“四團站”。四團經九連至原師部所在地噔口縣也修了一條瀝青公路。這里曾是河套平原,水草豐盛,但由于黃河改道東移和長年戰亂,黃河帶來的河沙暴露,經千年強勁的西北風催化,逐漸成了沙漠。改革開放后,沙漠治理力度加強,通過造林增綠,這里的草多了,樹多了,水清了,沙漠變成了綠洲,周邊的許多旅游景點也被開發了出來。四團團部包括九連的營房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的文化遺產得以保護。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