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3120190031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縣廣播電視臺)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 © 2018 www.cfj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黃偉 編輯 王秀華
順溪鎮(zhèn)白云山海拔965米,古屬平陽五十一都,為南雁蕩山山峰之一。步行從白云山山腰的“應潮潭”往西行,過“豬槽潭”,一路置身于茂林修竹、山澗幽寂、飛禽低翔之處。行經數(shù)里地,便是白云山上的“大白云山村”,村中建有古寺,名曰:“白云禪寺”。
據(jù)當?shù)貍髡f,該寺院大約建于南宋淳熙年間。寺院背依巖壑,四圍碧宇幽泉,處于群山竹林環(huán)抱之中。在元明年代,有諸多名人雅士慕名而至,留下贊頌古寺的不朽詩篇。
元至正十四年(1354)科第,平陽州陳高(1315-1367)廷試中三甲。陳高字“子上”,號“不系舟漁者”,為元代平陽州著名詩人,出生在平陽金舟鄉(xiāng)咸通里(今蒼南縣錢庫鎮(zhèn)三秀橋附近的小河川底)。據(jù)《平陽縣志》載:“錢庫現(xiàn)還保留有陳高故居、陳高次子陳慈童墳等遺跡。”陳高從小博聞強記,十六歲時,才名已震動溫州路,與同里林齊、何岳合稱為“瀛州三杰”(當時金舟鄉(xiāng)俗稱“小瀛洲”)。
陳高官歷慶元路錄事、慈溪縣尹。其為官處事敏捷、果斷,素有政聲。時在元末,天下混亂、民不聊生,各地兵民揭旗背政,元朝州縣相繼陷落,官吏庸腐,僥幸圖存。陳高感嘆,“我何能效此狐媚之輩求活耶”,于至正十八年毅然辭官。陳高有《陳子上存稿》十二卷、《不系舟漁集》等行世。《四庫全書總目》對此作出了很高評價。
辭官后,陳高自號“不系舟漁者”,在數(shù)年間,或游覽名山大川,或浮游于江湖之上,任情自適,無所牽留。元至正廿年秋,陳高攜友游平陽順溪白云山時,被當?shù)鼐吧兆恚瑢懴隆队伟自粕健芬辉姡?/p>
青山引幽興,攜朋來游歌。
攀援徑邊樹,逶迤上坡陀。
山空林無鳥,天闊北風多。
黃菊馀秋英,紅葉辭霜柯。
入深得禪宇,結構依巖阿。
幽僧具敬饌,似喜人相過。
淹留競日暮,談笑仍婆娑。
人生苦物役,適意能幾何?
乘閑教登眺,勿用悲蹉跎。
詩中概述了作者在天高云淡的深秋時節(jié),攜友人同上白云山謁白云禪寺,遇寺僧敬饌,至暮才歸。詩人通過該詩,表達了自己對當時政治的不滿,以及面對坎坷仕途時的灑脫心境。更重要的是,詩中有“入深得禪宇,結構依巖阿”句,從其意不難得出,元朝時期的白云禪寺景致幽雅,有高僧傳修,且該寺建于山巖之下。
迨至后來明代,詩人鄭貞元也曾過白云寺,依陳高詩韻作《白云寺次韻》:
芒鞋蹈破白云阿,滿屋松濤疊翠波。
一自老禪談偈后,半簾明月照人多。
鄭貞元詩和陳高詩大意相近:“月夜清輝下,詩人上白云山訪白云禪寺,亦見老和尚在談禪論道,到寺聽禪的人明顯很多。”這說明在后來的明朝時期,白云禪寺仍有高僧講偈,香火依然十分興旺。
2022年冬和2023年夏天,筆者兩次上順溪白云山,到訪白云禪寺,新建寺院猶未完工。目睹周遭環(huán)境,確認當年該寺建于山巖之下。據(jù)鄉(xiāng)人吳君東、黃崇德先生和住持釋悟法師父介紹:“古寺在清初時期因遇臺風和特大山洪、泥石流而崩塌,被夷為平地。繼而在清乾隆中期,地方人又于原址上重建。光緒元年(1875),遭山地塌方所毀。光緒五年(1879)秋,順溪當?shù)睾蜆蚨?現(xiàn)屬蒼南)等熱心人士集資在原址上重建白云禪寺。因籌資困難,當時只建大殿一座。迨至光緒十四年(1888)仲春,鄉(xiāng)人出錢獻地再擴建寺院,亦用名‘白云禪寺’。如此一直延續(xù)到上世紀六十年代……”
“文革”期間,白云禪寺大殿、兩廂以及佛像均被拆毀。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自幼隨名僧木魚禪師出家的常德法師(俗名陳圣蒙,順溪人),在寺院原址建起簡陋的大殿和僧房寄身修行。數(shù)年后,常德法師離開白云禪寺到江蘇佛學院進修,回來后晉升為溫州妙果寺住持方丈。
據(jù)常德法師和當?shù)厝怂觯斈晁诮ù蟮顣r,挖掘出很多乾隆、光緒年間的寺院石碑和整齊的方石、磚頭、木柱……至于早先的宋、元年代建筑,已無任何物件可考,只余古寺遺址和陳高等人詩作可供今人佐證、鑒賞。
白云山上白云寺,歷近千年時事變遷,遇數(shù)次自然災害和人為大規(guī)模破壞。白云禪寺屢遭變故的同時,也見證了歷史的興衰。
2021年,地方鄉(xiāng)賢吳君東、黃崇德、陳榮模等人為推崇地方人文、保護地方歷史古跡,經多方籌資,集680余萬,于原址上重建白云禪寺。新的禪寺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建成,屆時,千年古寺將以新的面貌面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