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3120190031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縣廣播電視臺)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 © 2018 www.cfj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曾平汪 編輯 王秀華
老家小南原是水頭行政區的一個鄉,坐落于鰲江上游南岸,這里是潮水的盡頭和溪流的出口。漲潮時,雁山溪流與鰲水潮淙在溪頭村匯合,清濁分明,嘆為奇觀。
小南西連溪心,南毗南湖,北面臨江,東面與南湖鄉的清江村接壤。全鄉有四個渡口,溝通南北。這里有江流河川、沃野良田、山園江濱、沙石溪灘。鄉村間阡陌交通、水系相連。疏籬仄徑、果木幽篁中錯落著一座座典型的江南村舍。
“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群物。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唐·孟郊《春雨后》)。家鄉的春天在濛濛的細雨中悄悄降臨。河岸邊,大路旁的野草長出了嫩苗,房前屋后的果木抽出了新芽。然后是紅的桃、白的李,豌豆、蠶豆、紫云英和不知名的野草也次第開花,紅白相間,姹紫嫣紅。還有那綠油油的麥苗,黃燦燦的油菜;ㄏ恪⒌、蜂飛、鳥叫、蛙鳴,家鄉的春意逐漸地濃烈了起來。
“正月燈,二月鳶,三月麥草做鬼叫!贝酥V語說的是正月的元宵節、二月的風箏、三月的麥桿哨子。元宵節的熱鬧在水頭街,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抬閣、高蹺,絡繹不絕。夜幕降臨后,燈火通明,觀燈的紅男綠女熙熙攘攘,金吾不禁。
吃過二月二的芥菜飯,就走近了寒食清明。我小時候聽說過清明前兩天不生火、吃冷食的傳言,卻沒見哪家不生火,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寒食節的由來。
清明是大節,節日前人們將采來的鼠曲草放在搗臼里用石杵擂細,再拌以糯米粳米搗勻,內包春筍、五香、肉碎的餡,搓成團狀,擺放在柚樹葉上,放在蒸籠里蒸熟,這就是“鼠曲粿”,特別好吃。用柚樹葉作墊,有一股清香氣味,且與粽葉相比,柚樹葉不黏附。
清明節家家戶戶要掃墓祭祖,無論你在何處工作或家遷何處,都得回祖籍祭祖掃墓。清明這一天,大路上、山地里,到處是以家族為單位的掃墓小分隊。上山后,人們先將墓地周圍打理利索,然后擺供品,行祭拜禮,并給前來看熱鬧的放牛娃兒分發糖果和硬幣。回到家里后,還要在廳堂擺上三牲祭品,對著先人牌位拜祭。
清明祭祖除了各家的私祭外還有公祭,即祭公共的祖先。我老家曾姓三個房頭,先祖的墓地是風水先生選中的麻步西村“鳳穴”。每年清明,族人包了幾只大駁船,以男性為主,浩浩蕩蕩,沿江而下,好不壯觀。老家曾姓清明祭祖百年不衰,可至今尚未出過皇后娘娘(傳說祖墳選在“鳳穴”,后代會出娘娘)。
人勤春早,隨著叫春的蛙聲響起,農人們似是從冬眠中被吵醒了,車河水,整苗圃,浸谷種,撒谷芽。不幾天,便見秧田一片青綠。緊接著,沉默了一個冬天的田間開始熱鬧了起來。晨霧中,農人駕牛扶犁翻開了一行行沃土,一群白鷺在犁翻的新泥中尋找那尚在冬眠中的蚯蚓和螻蛄等昆蟲;細雨里,披蓑戴笠的農人在茫茫的原野上挑肥、碎土,在平如鏡面的水田中播種著夏收的希望。此時的家鄉,遠山含黛,滿目蔥蘢,田疇廣袤,一片汪汪。天空中,燕子銜泥,來往穿梭;大河上,魚兒跳躍,野鴨戲水。真個是滋滋潤潤滿世界,清清新新大乾坤。
連綿的春雨使溪流暴漲,清悠悠的江流,急匆匆地奔向東邊的大海。這是捕魚的好季節,隨處可見備有罟魚工具的農人。他們肩扛漁具,找那江水緩沖的港灣或者大河與山水交匯的地方放罾下網。身著斗笠蓑衣的漁翁劃著小艖,在煙雨濛濛的江面上撒著魚網。那又肥又長的紅尾巴鳳尾魚是家鄉江域的特產,可如今,那熏蒸曬干后的清香已成絕味。稻田水滿時,人們利用鯽魚逆水而上急于尋找排卵場所的習性放水捕魚,最多時一次可捉到好幾十斤帶籽的魚娘。
春播完成后,不久前還是五顏六色的原野像是鋪上一層厚厚的綠毯。那時農作物少有蟲害,田里的農活除了耘耥、施肥,就是等待收割了。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