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3120190031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縣廣播電視臺)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 © 2018 www.cfj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作者 郭小祥 編輯 王秀華
他是個沉默又不安分的人,骨子里一直認為自己是來自游牧民族的后代,不喜歡一成不變的日子。生活的枷鎖卻長年累月綁著他,但再多的羈絆也捆綁不了一顆自由的靈魂。夜里,靜下來,隨意暢想的瞬間,他就想去走走,隨便什么地方,只要與那輛行駛的車鏈接上就好。于是,他常常從一個熟悉的地方去往一個陌生的地方,又從一個陌生的地方奔向一個向往的地方,有時有規劃,有時漫無目的,他覺得這就是一路的意義。
他所經過的地方總有長長的長長的鐵軌。通過它們,載著他這具肉身,偶爾經過山谷,偶爾經過河流,偶爾路過村莊……它們總是重復著,又往往罩上不同顏色的外衫,或是改一改姿態——寬廣的變狹窄,巍峨的變平坦,交替錯織,在眼前來來往往。他在觀察一條條鐵軌縱橫交錯,粗的、細的,水泥鋼板搭檔,延伸去某個區域,也許會在哪里停下,也許在哪個盡頭有工人在施工。他們把很多人的夢想接上,讓那些人更快抵達理想的彼岸。湖泊、河流大多在人迷糊狀態下,像一片亮鏡“刷”地跳入視野,把人的視線往遠處輸送。它們干凈清澈,如果有陽光,那顏色就更湛藍或者更濃綠。高聳直入云霄的建筑和低矮的房舍是一路參差,它們是城鎮也是鄉村,有時也叫繁華都市,唯一的區別是外墻涂料和建筑風格。有些高的你要仰頭才能看到房頂。有些坍塌了的泥坯房、磚木瓦房,它們在這個年代依然還是會茍延殘喘。不知道里面還有沒有住著人?他遠遠地猜測著,也就是一閃而過的時間。隧洞會擋住人思考的瞬間,等轟鳴聲低了一點,會發現光線又回來了,眼前再次開闊起來。這回是一片平坦的土地,剛剛過去的是丘陵,不出意外的話,依然可以看到連綿起伏的群山。這一路,綠色永遠是主旋律,保護著眼睛,也讓眼睛充滿眺望的欲望。
他很享受視覺上的變幻,透過窗戶,就在嘈雜的人群中,他的思緒竟然變得無比的清澈,像一條潺潺的溪流,源源不絕。很多美好的詞句、有趣的思維,甚至是一些久別的人,汩汩而來。所以他并不想就那樣長久地呆在一個熟悉的地方,面對那些一層不變的面容。他害怕失去敏銳的觸覺,害怕不再有想象,不再有表達的欲望。他依靠一輛輛列車讓自己一次又一次新鮮起來,仿佛草拔節,風搖動種子,根留在原地,枝丫伸向未知的領域。而這些未知的領域,讓他輕輕念出了之前翻到的一句話:“塞北的絕色煙塵,寒煙凝翠,牧草似江南水鄉的蘆葦,片片輕掃,隨風倒,卻也要大氣的許多,壯闊的許多,但終是搖曳的,欲靜不止。”不同的地域總會撼動他豐富敏感的內心。
列車繼續行駛,到一個站點播報一次。有人上車,有人下車,南來北往,好像誰也不認識誰。有人結伴而來,有人孤零零,四處找尋座位,表情不一。有些人旁邊的旅客會陪伴到終點,有些人旁邊的旅客不斷更換。他們基本互不干擾,來與去掀不起任何漣漪。他們這一生大抵再無相逢的幾率,偶爾也有搭訕兩句的,之后也無交集。他的座位有時在過道邊,有時在窗口,有時恰巧就在兩個陌生人中間。這時候就略顯尷尬,如果是同性尚好,倘若異性,他那雙手總覺得無處安放,怕不經意觸碰到他們,只能正襟危坐,導致腰和背不時忸怩著,酸痛隨時襲來。即便如此,他依然興致勃勃地耳聽八方。
他很愿意豎起耳朵去聽周邊人的閑話。一對姑娘正在聊她們下一站要去的景點,聊她們帶了幾頂帽子,聊行李中都有哪些款式的衣服,一會兒又說起她們的丈夫和孩子對她們出行的調侃。哦,原來她們不是姑娘了,可那面相和打扮真的很年輕。后排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男人一路上“嘰呱嘰呱”的,電話不停。他的嘴妙筆生花似的,一單一單生意說個沒完。隔了幾座的是兩個五十歲上下的婦女。她們“吐槽”單位各種八卦,又扯起家長里短,媳婦、女兒還有家里的糟老頭子,兩張嘴“吧唧吧唧”沒停過。車廂里不時有人歪頭去瞧瞧她倆,可她們依然旁若無人地“高談闊論”。一節車廂囊括人間百態、世間煩惱,快樂大抵相差不多,聽一聽笑一笑,時間也就溜走了。在川流的人群中,聒噪聲下偶或浮現那張遠去的面孔,熟悉卻模糊。
下一站,他會去一個偏僻的村落,那里沒有直達的動車,下站繞了不少地才能到。他有點憧憬,他相信在那個陌生的地方會有不一樣的街巷,也許會悸動,也許是空白,也許會聽到熟悉的旋律。
這次的落腳點,名字對其他人來說大概很生僻,地圖上也許沒有標注,他卻并不陌生,上大學時班里有個女生就來自這里。這個女生總是長年累月不厭其煩地換著穿那幾件灰撲撲的衣裳,不跟任何人交往。她每日忙忙碌碌的,額頭那一撮秀發遮住她靈動的眼眸。別人很少看到她的眼神有太大的波動,她那波瀾不驚的樣子,恬靜而樸素。他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喜歡坐在她的對角線上,偶爾瞟一眼她,偶爾又把視線落在和她距離不遠的窗外,透過窗玻璃觀察她的一舉一動,但從不去驚擾她。大概那時候他自己也是一個內向的獨行者,還不懂得如何去扣響他人的心扉。好像也并沒有什么交談的機會,同學間也是有磁場的,大學三年很多同學也就講過那么幾句話,此后各奔西東。后來,他也沒有聽到關于她的只言片語,不經意間二十年過去了,他想起了這個地方,也想起了她。
在這個陌生的村落,他忽然有了點隱秘的快樂。村口一口古井,一棵七百多年的古樹,臺階上坐著一位七八十歲的老者。他輕輕地問一聲,卻發現彼此語言不通。他很想問一問這里的村民:是否認識一個叫梅的姑娘,她是否回過家,她住在哪里?然而,思慮再三,他最終收回了想要問出去的念頭。他默默地往前走去,停在一座早已荒廢的小學,操場上茅草青青。他好像看見一個扎著羊角辮的小女孩獨自背著一個小書包,跨進校門又倒退回去,如一幀幀電影畫面,倒退回放。他佇立在那,任風漫過,直至一聲尖銳的鳥鳴穿過天空,他才收回視線。他伸出手,在校門口那棵五百年前的老樟樹上摘下一片葉子,夾在手機的外殼內。他再也見不到她了,她因一場意外離開了紛雜的人世,等他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已是一年后。
當他聽說她離去的消息后,茫然徘徊,心口一陣一陣悶痛。他不知道把這份隱秘吐露與誰,微信通訊錄和電話通訊錄翻過一遍又一遍,深夜的一則信息終找不到落腳的方框,那一聲鈴聲也尋不到可以回應的一方,只有無比的孤獨擁抱自己。
此刻,他站在她的土地上,他們是無比接近又無比遙遠。他想,大概每一次相逢都會指向離別吧!他繞著村子一圈圈走下去,拿起相機記錄。天色已漸漸暗淡,不覺又轉回路口,今夜去鎮里找個旅館,暫且安歇一晚,明日的車票定在午后,他只想從容地從一個地方離開,前往下一站。
在路上,即使身處人聲鼎沸的環境中,他依然能心靈純凈。每換一個背景、舞臺,他感覺呼吸都順暢。他只有在不斷出走的路途上,才能感受到那些永恒,才能真實地活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