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3120240004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縣廣播電視臺)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 © 2018 www.cfj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余夢娜
離開職場后,我成為一名家庭主婦——就是和“最美校長”張桂梅“痛罵”的那位女學生同一個職業。我們常看到人們稱穩定的工作為“鐵飯碗”。家庭主婦這個職業夠穩定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做著同樣的工作,雷打不動。我擁有新的“鐵飯碗”后,也有了關注鍋碗的機會。
鍋和碗其實和人一樣,也是要冒險,甚至面臨淘汰的。媽媽告訴我,那些邊邊角角有裂縫的碗都要扔了,它們對家庭和睦不友好。媽媽沒有解釋具體緣由,我大概能猜到,那些裂痕不吉利,很容易影射到婚姻關系。用舊了的鍋,媽媽勸我不要扔了,可以作為副鍋,清蒸、熏制一些食材時好用,即使鍋熏壞了,也不至于太可惜。這些廚房中的智慧像一本書,越翻越厚。
武俠小說里,俠士要去干一件驚天動魄的事前,會先飲下一碗酒,再飽含熱血地把碗狠狠往地上一摔,便出發了。有意打碎碗是為了鼓舞人心,代表一場冒險即將開始,同時還能給對手一個下馬威。
而我打碎碗是不小心,是充滿內疚的,但仍會得到媽媽一記白眼。媽媽又要花錢去添置新碗了。若是打碎好幾個碗,那我的心都快要碎了。有太多碗碎在了記憶里——一個碗獨自碎,或者幾個碗集體碎。說到這里,我耳邊響起了那些碗碎掉的聲音,如今那些刺耳的聲音,竟有美妙且動聽的成分。
有一次,媽媽自己打碎了碗。整個屋子旋即沉默下來。我先是一驚,再是慶幸這回犯錯的不是我。在媽媽撿拾碎碗時,我冷不丁冒出一句,“當大人真好,打碎碗不用挨罵”。我不知道家里到底有幾個碗,但媽媽知道。每次一打碎,我就會乖乖跑去告訴媽媽這個不幸的消息。我沒有辦法隱瞞,是我的痛點。
媽媽說我總是打碎碗,是因為我的手指頭上只有一個“雷”。“雷”越少,手上握著的東西就越容易打滑。平陽方言稱手指上的腡為“雷”,也就是手指上的指紋漩渦成有規律的圈或其他紋理。沒有雷的稱之為“簸箕”,那些手指漩渦上的圈指不定在哪個地方歪了斜了,沒有規矩可言。媽媽很喜歡在太陽底下數我手指上的“雷”,還一邊數一邊念:“一雷富,二雷平平過,三雷賣豆腐,四雷撿雞糞,五雷背刀槍,六雷殺爺娘,七雷騎白馬,八雷坐天下,九雷公,十雷婆。”關于幾個“雷”的命運之說,沒有依據。全中國每個地方的說法不同。比如十“雷”,有的地方有中狀元一說。從出生開始,一個人就注定了有幾個“雷”。這些“雷”看似給命運帶來一些暗示,沒有人會真的相信人生軌跡由它決定。“雷”的不好分說和“鐵飯碗”不一定鐵一個道理。
我們作為造鍋造碗的人,也像鍋碗,流入人間便進入了冒險期。碗碎了,鍋生銹了,“游戲”就會結束。偉大的人類最偉大的行為是在漫長的旅途中不停冒險。看見光,做夢,走路,說話,都是在冒險中進行的。這些日常往往伴隨著危險。我們不是先知,無法預料下一分鐘會發生什么事。未知世界像一個黑洞,釋放出不安和無助感。
去年我買了兩個鍋,一則廣告說自己是不粘鍋,另一則只說自己是個鍋。用了幾個月,我發現不粘鍋很粘鍋,另一個沉默不語的鍋才是不粘鍋。光說自己有多厲害沒有用,時間會給出正確答案。兩個鍋在漫長的冒險之路上僅僅陪伴了我幾個月或幾年時間,那個粘鍋的不粘鍋先被淘汰。雖說淘汰有先后,但最后的結果都是被扔進垃圾堆。在我擁有新的鍋之后,若不是寫這篇文章,也不會想起之前用過的所有鍋。那些鍋早已變成廢鐵,重新經過熔爐,沒準會變成臉盆、碗,或者其他。鍋碗經歷的所有冒險的事也是不確定的,不確定的主人,不確定地變換主人,不確定的最終安放地。
碗被端著捧著未必很穩。那些不切實際的愿望也被端著捧著,而危險像游走的絲,隱藏在月亮的背面。碗好像一顆心,易碎,但又有很美好很堅硬的品質。它是實實在在的,又像魔幻的小精靈。端著碗吃飯,體會到的是滿足感和安全感。它的材質有木的、瓷的、鐵的、銅的、金的……我想象著所有材質的碗集合在一起跳舞,舞臺中發出各種碰撞聲。我又想象著碗中盛著各種美食,舞蹈時,食物之間互相變換位置,從這個碗到另一個碗。它們的味道融合到一起,這和做菜的人無關,是碗和碗中的食物自己做的主。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新平陽報”、“平陽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